而无需证明或者通过当事人提供证据或人民法院查证活动已经被证明,法院就无需借助证明责任下裁判;如果该事实未被证明,仍然处于真伪不明状态,就需要按照预先 :[1]江伟。证据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汤维建。论民事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J].法学研究,1992,(2)。[3]何家弘。新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6.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的概念理论上源于民事举证责任制度,明确其概念及其分配依据是研究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出发点。考察国外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剖析我国 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不等于行政诉讼,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人民法院可以适用调解,近似于民事诉讼,对就行政机行使职权时的违法行为造成损害的真实存在、范围、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06.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在于通过制度设计在当事人之间分摊损害,使当事人对其行为自负其责,故侵权责任的因果关系并不十分强调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客观必然性,只要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 等主编:《走向法治政府》,法律出版社2001版,第382-383页。 [⑧] 李浩著:《民事举证责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6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367.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很有可能发生为准。必然性的证明如果可能当然好,但事实上不现实,在处理民事纠纷中也没有这个必要。 从一般的交易习惯而言,顾客购物后取得的发票或小票 。 通联:山东莒县法院研究室 作者:俞华权 邮编:276500 参考: 邵明,《民事举证责任的涵义和分配标准》,载《法学前沿》第4辑,2001年版; 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7.html -
了解详情
的指导意见》(法发〔2009〕40号)二、依法合理调整违约金数额,公平解决违约责任问题5.现阶段由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影响,民商事合同履行过程中违约现象 相应的裁判。这就必然要求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民事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根据这一原则,主张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损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8742.html -
了解详情
争执的事实作为法律问题,可以对不提出证据一方当事人作出败诉决定。所以,这种提出证据责任在当事人之间是转移的,即原告提出证据证明之后就转移到被告;被告也要提出 的差别,只可惜没有准确地把握这种差别的性质。一位作者写道:在民事诉讼实践中,举证责任通常由处于攻击地位的原告承担。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方当事人不承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3710.html -
了解详情
预示着我国传统的超职权主义民诉模式正向理想的新型民诉模式转变。 关键词:民事诉讼理论 诉讼模式 证据规则 转型 引 言 证据是诉讼活动的灵魂,任何公正的司法裁判都 探讨至此为止,敬盼醍醐高论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李浩:《民事举证责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版; 2、 柴发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8951.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法则亦应有实现该等待证事项所属法规之立法目的之功能存在。”[1]举证责任是连接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之“桥梁”,是法官在案件要件事实真伪不明时作出公正判决 就要承担不利的后果。这样有利于防止损害的发生。总之,由加害人承担证明责任是因为损害原因出自加害人能控制的危险领域,而受害人不能左右。”[6] 本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6033.html -
了解详情
采此说。日本的最高法院的前身即为大审法院。 [20]参见骆永家:《民事举证责任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页76;陈刚:《证明责任法 ,大中国图书股份有限公司经销2004年版,页430—431。 [36]吴明轩:《中国民事诉讼法》,2000年版,页838。 [37]陈自强:《契约之成立与生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837.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权利消灭法律要件,亦或权利制约法律要件的存在事实负有举证责任。⑼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中的第五 的限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这就是说,当事人对法律主张负有证明责任,当与人民法院认定的不一致的时候,人民法院本着便民原则有对当事人的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51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