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的形式确立了自认作为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弥补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缺陷。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开始接受诉讼中的自认,标志着我国 自认及其效力》 作者:徐新 来源:法律图书馆 [13]《当事人自认对司法判断权的合理约束及其例外》 最高人民法院:贺小荣 《人民司法》2002年第6期 [1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31.html -
了解详情
略论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 张柯 前言:辩论原则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所有民事诉讼中不可或缺的原则和程序。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使人们的 都必然想尽办法,竭尽全力去搜集和提出所有有利于自己的证据这样,利已的心理趋势成了法院解决诉讼的杠杆,轻易地推动诉讼的发展。这样做,一则可以防法官在搜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4.html -
了解详情
“谁主张,谁举证”这一说法,[8](P. 187-188) 或者将该规定置于被批判的地位。[9](P. 199-207) 2、双重含义说。该说认为证明责任一方面要当事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8]李浩:《民事证据》、《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参见陈桂明、宁英辉主编:《2001年全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5.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中的诉权理论研究? 西北政法学院 2000级诉讼法 张 婷? 内容摘要:被称为民事诉讼理论上的“歌德巴赫猜想”的诉权理论一直是学者们力求探明的 重要 证据为前提,法院不主动去调查当事人未申请的证据,当事人在证据的收集和调查方面享有完全的自主权,如申请权、质证权等等,这符合现代诉权理论程序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4.html -
了解详情
超过举证时限,要求法院裁决该证据无效。这种裁决在我国很少,主要是因为在我国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对对方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异议,通常都被转化为 的作用[M]·日本:成文堂,1990·25。 [2][日]兼子一,等。条解民事诉讼法[M]·日本:弘文堂,1986·310。 [3]休谟。道德原则研究[M]·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8.html -
了解详情
以外,在性质和特点方面并没有与那些形成于我国国内的证据有根本的区别。域外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与国内证据也无二致。 然而,由于域外证据的 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赵维田。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7]肖永平。肖永平论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59.html -
了解详情
,据此,人民法院查证并不会导致本应由当事人负举证责任而变为由人民法院来负举证责任的情形发生,即并不是人民法院因其依职权查证而变成代当事人举证,因此,即使由 的,而不论其是否客观如实地反映了案件事实。证据的关联性是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应与证明的案件事实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这就要求质证主体在质证过程中紧紧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21.html -
了解详情
。但部分国家亦规定当事人在一定情形下可作为证人。如德国1933年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引进了“当事人询问制度”(Parteivernehmung),即以当事人所知事实之陈述作为 在民事诉讼中的权力仅应限于案件管理和诉讼引导权,诉讼应贯彻辩论主义原则和处分原则,减少法院干预。在事实探知方面,民事诉讼应实行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96.html -
了解详情
的程度。(二)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在大陆法系国家,实行的是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在证明标准上则要求达到“内心确信”。这里所谓“心 ,民事举证责任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38。[4]江伟主编,证据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17。[5]李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89.html -
了解详情
提供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证据,法院能认可对方当事人的主张为真实的规定等⑥。不过从总体上看,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部门均未对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表现出 。依照德国法,真实义务分为两种,一种为完全陈述义务,凡主张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对构成法律要件事实应负完全责任,所以当事人应对此项事实作完全陈述;另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