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2)、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3)、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 程序以及抗诉提起的时限而论,现行民事诉讼法并无规定,可以解释说是无期限限制的,即无论何时,只要发现民事判决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有误的或违反法定程序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570.html -
了解详情
的受害者,当然这不是莫兆军的错,是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奉行的当事人主义与民事诉讼法奉行的职权主义的冲突的结果,这个责任要有最高法院来承担。冲突的矛盾 人士以及专家学者所诟病。尤其在申请再审的案件中,有一部分并非完全认定事实错误或者法律适用错误,而是自由裁量的结果明显的偏离社会的认同。而陪审员的长处,就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274.html -
了解详情
,所以属于诉讼外自认。记载这一自认的录音磁带,[10]若要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则需要通过法定程序审查认定其是否具有证据能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 的当事人,法院可以拘传到庭,且可以处以罚款。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建议,我国将来修订民事诉讼法时,不应将当事人的陈述笼统规定为一种法定证据种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05.html -
了解详情
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民事诉讼法》第177条?;其二是“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原判决 个不同的概念,其内涵、外延都具有明显的差别与迥异。另外,从逻辑方面来分析,再审只是改判的一个必要前提,并非是充分的条件,再审的法定事由只能作为再审立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65.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尤其是抗诉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一、审判监督程序与民事检察监督的定位分析 现行民事诉讼法从两个方面规定了民事检察监督,一是总则中将其作为基本原则加以规定 后的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的情形,均属于认定事实方面的情形,交由下级法院再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其他情形则为适用法律错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49.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非讼程序所产生的判决,包括:《民事诉讼法》第168条规定的宣告公民失踪、宣告公民死亡的判决;第172条规定的认定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再审。经再审,裁定确有错误的,应当予以撤销,恢复第二审程序。笔者分析,对于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25.html -
了解详情
的适用上除了事关当事人的私人利益以外,还事关社会的公共利益。民事诉讼法是公法而不是私法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公法,多由强行规定构成,允许当事人选择的范围自然也 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第1条。 [17]德国民事诉讼法第39条规定:在第一审法院里,被告不主张管辖错误而进行本案的言词辩论时,也可以发生管辖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58.html -
了解详情
、专门管辖以及其他严重违法行使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的管辖错误,但是遗憾的是将征求意见稿中但原审中 年版,第84页。 刘冬京著:《关于再审程序修改的若干问题分析》----以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改案为对象,载于《法学论坛》,2008年3月第2期第11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540.html -
了解详情
基于主观认识错误而作的不实之陈述, 因其无道德上的可非难性, 不可施以法律制裁。真实义务最早出现于奥地利和瑞士各州的民事诉讼法中, 由于 我国《民事诉讼法》虽把当事人陈述列为证据种类之一, 但同时在第71条里规定: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 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40.html -
了解详情
倾向。 (1)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将案件发回重审与民事诉讼的举证原则相矛盾。 3] (2)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1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有下列违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83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