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行为的评价与处理,为维护合法权益而采取的救济性手段。但作为刑事诉讼过程中发生的行为,刑事不起诉当事人自我救济又以一种诉讼法律制度而存在,制约公诉机关 机关;(3)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审查原不起诉决定是否正确,后者侧重于判定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4)行为结果不同:前者是公诉机关作出维持或改变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08.html -
了解详情
不存在违背罪刑法定原则或罪刑相适应原则的问题。如果承认法院终审判决的既判力,就不应当把减刑作为审判的内容。[5] 上述争议涉及对我国减刑制度性质和 程序是一种与刑事案件一、二审程序有所不同的特殊诉讼程序。刑事案件一、二审程序解决的是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在构成犯罪的前提下如何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57.html -
了解详情
、结语 总之,只要坚持客观行为是评价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基础,坚持思想不是处罚的对象,坚持社会危害性是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或者合法权益造成 最佳证据。由于将行为人的主观要素作为判断行为社会危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一般情况下行为人内心的心理状态只有其本人最清楚,于是被告人的口供就自然受到特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31.html -
了解详情
、结语 总之,只要坚持客观行为是评价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基础,坚持思想不是处罚的对象,坚持社会危害性是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或者合法权益造成 最佳证据。由于将行为人的主观要素作为判断行为社会危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一般情况下行为人内心的心理状态只有其本人最清楚,于是被告人的口供就自然受到特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68.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占有重要地位,刑事诉讼要解决的一个中心问题是被告人刑事责任问题,而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必须运用证据进行证实。意大利法学家菲利说:搜集证据 :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这表明了司法解释对非法取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498.html -
了解详情
重要的刑法原则,是我国民主法治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这一原则,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适用什么刑罚,必须依法确定,这就要求在刑事 因徇私舞弊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行为,就不应另定一个徇私舞弊罪,而仍定为滥用职权罪或玩忽职守罪,只是将徇私舞弊作为一个加重处罚的情节。两高到目前为止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74.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对该法律规定不宜作出不利于被告人的理解。既然承认片面共犯既有相关的理论基础,又有现实需要。鉴于我国刑事立法对片面帮助犯的规定尚 构成共同犯罪,也不应认定为系对被帮助者的犯罪行为的帮助,对这种事后帮助行为如果构成刑事犯罪的话应单独定罪。 那么在本案中,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片面共犯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41.html -
了解详情
缺少赌博罪中以营利为目的这个主观要件不构成犯罪,直接以诈骗罪来定性即可。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即认为本案5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而非赌博罪,理由是: 的方法,诱使他人参加赌博。当被害人同意参赌后,欺诈内容已实现,欺诈行为即告结束。此后被害人是否处分其财物并不包括在欺诈内容之内。而赌博型诈骗罪中的欺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30.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的关系。(2)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中依法负有赔偿责任,可以作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除刑事被告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外,还有被追究 两个“充分论证”。其一,除应当充分论证犯罪是否成立,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什么罪,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及应适用的法律外,还应当充分论证被害人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95.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行为的评价与处理,为维护合法权益而采取的救济性手段。但作为刑事诉讼过程中发生的行为,刑事不起诉当事人自我救济又以一种诉讼法律制度而存在,制约公诉机关 机关;(3)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审查原不起诉决定是否正确,后者侧重于判定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4)行为结果不同:前者是公诉机关作出维持或改变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