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的证明标准,即使采用客观真实的称谓亦无不可。其次,普通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低于死刑案件,但亦应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最后,在羁押、搜查等强制性措施的问题 与论证》,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第87页。 [56]参见郝银钟:《刑事诉讼目的的双重论之反思与重构》,载《法学》2005年第8期;陆锦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36.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受认识规律制约的前提之下,对于刑事证明标准的设立当然也要符合认识论的规律,存在一个渐进的层次过程,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讲:人 充分合理根据地认为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2.审查起诉阶段的证明标准 (1)提起公诉案件的证明标准 关于提起公诉案件的证明标准应低于有罪判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15.html -
了解详情
上也比较符合刑事案件尤其是死刑案件的实际需要,[14]从中笔者更读出了近乎于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意味。而有关的国际公约则将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设定为只有 2002年版,第29页。 [19]参见该规定第35条。 [20]关于量刑程序的证明问题的详细论证,可参见陈卫东:《论隔离式量刑程序改革--基于芜湖模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90.html -
了解详情
的特点。 第四,从我国立法上看,《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这是一种共识。但由于对该条理解 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9页。 (16)张爱球:《诉讼功能论》,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1期。认为程序功能指通过程序规定的实施和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93.html -
了解详情
的事实也就成立,反之,意味着未完成证明责任,指控的事实不能成立。 一、我国刑事诉讼证明的标准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要求 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疑罪从轻和放纵犯罪问题。以客观真实论为理论基础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往往会导致司法人员对疑罪案件既不敢做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617.html -
了解详情
还是在理论上都采取了二元乃至多元的证明标准,即对于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实行差别对待。关于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英美法系国家多采用最低 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诉讼法学和理论法学研究。 【注释】 [1]王圣杨.论诉讼证明标准的二元制[J].中国法学,1999,(3):136142. [2]刘金友.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88.html -
了解详情
真实之间的争议。我国学者也认识到,对一个具体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只能达到近似于客观真实,而且是越接近客观真实越有说服力。那种必须达到或一定要达到客观真实 《人文杂志》1986年第4期。 [10]参见樊崇义:《客观真实管见兼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 [11]李醒民:《客观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74.html -
了解详情
的特点。第四,从我国立法上看,《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这是一种共识。但由于对该条理解 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9页。(16)张爱球:《诉讼功能论》,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1期。认为程序功能指通过程序规定的实施和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7.html -
了解详情
标准;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司法实践中对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加以强调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规定高于普通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笔者赞同后一种主张。死刑证明标准 野清一郎,见前注[7],页248-257。 [14] 参见蔡墩明:《刑事诉讼法论》(修订版),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2版,页205-206。 [1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2817.html -
了解详情
的自愿性没有得到保障,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未能严格落实,对于证据不足的案件,法院不敢疑罪从无,而是作出留有余地的判决。 但是,我们需要在证据法上进一步 无罪推定原则和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建立分层次的证明责任体系和多元化的证明标准,建立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提高辩护人办案水平和职业操守,切实保护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9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