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司法》,2002年第5期,第38页。 [2]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上的举证时限》,《法律适用》,2001年第1期,第16页。 [3]同 理念与程序规则》,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11]李浩:《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38页。 [12]季卫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98.html -
了解详情
标准),证据不足时如何做出事实认定(即说服责任,亦称为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和处理(包括实体判决和程序上的裁定)。 证明对象,又称待证事实或要 格当事人条件、纠纷是否属于法院主管和管辖、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的条件,等等。[2]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提出责任解决的是哪一方当事人应当向法院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7.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从以下几个因素考量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 第一,举证的难易程度。如果将举证责任加于远离证据材料并且缺乏必要的收集证据条件和手段的当事人 的形成和发展[M].岩波书店,1968.29.转引自杨素娟.论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J].法学评论,2003,(4).{7}李浩.民事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408.html -
了解详情
的若干规定》(规则)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证据》的第四条具体列举了八种举证责任倒置情况,1、因新产品制造方法 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 汤维建.论民事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J].法学研究,1992,(2). [5] 王利明 ,杨立新:《侵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535.html -
了解详情
的若干规定》(规则)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证据》的第四条具体列举了八种举证责任倒置情况,1、因新产品制造方法 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汤维建.论民事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J].法学研究,1992,(2). [5]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51.html -
了解详情
的若干规定》(规则)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证据》的第四条具体列举了八种举证责任倒置情况,1、因新产品制造方法 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汤维建.论民事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J].法学研究,1992,(2). [5]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344.html -
了解详情
在民事诉讼中,当法院依职权对有关当事人的事实主张采用司法认知时,便可免除其该当事人对该事实主张的举证责任。然而,目前在我国司法审判实践中,不少法院 能属于这种已知悉的事实。(注:参见〔台〕黄培栋著:《民事诉讼释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2年版,第471页。)我国台湾“民诉法”第283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55.html -
了解详情
。[16]法谚法律不帮助那些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也适用于民事诉讼权利。 比如,当事人无正当理由超过举证期限所提供的证据,将不被采纳,即该证据失效。 。 [16]张卫平:《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 [17]关于当事人主张权的行使期限或者主张责任的履行期间,我国现行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36.html -
了解详情
真伪不明的情形,使法官能够依据查明的事实作出判决而不是依赖举证责任。 优势证据虽然具有上述优点,但将它作为民事诉讼中的一般证明标准仍然不具有妥当性。原因在于 上的差别,其差异主要来自文化传统和法律习惯。参见华玉谦:《试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盖然性规则》,《法学评论》2000年第4期。证明标准与法官对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43.html -
了解详情
即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按照证据法学的一般理论,证据只有具备了法定形式才具有合法性,也才能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这些强制措施。也就是说,在刑事诉讼中,收集证据的主体不合法是可能导致证据丧失合法性的。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这就决定了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7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