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过失地提起不实的控告或者检举,不负法律责任。刑法第243条规定了诬告陷害罪,并规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 性原则。 实际上,刑事手段与民事手段对于恢复受害人的名誉没有什么差别。因为判决被告人有罪与判决被告败诉,都可以起到端正视听、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效果。甚至可以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56.html -
了解详情
,而过失地提起不实的控告或者检举,不负法律责任。刑法第243条规定了诬告陷害罪,并规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 性原则。 实际上,刑事手段与民事手段对于恢复受害人的名誉没有什么差别。因为判决被告人有罪与判决被告败诉,都可以起到端正视听、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效果。甚至可以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110.html -
了解详情
某些情况下,会使着手提前。例如,刑法第243条规定的诬告陷害罪的客观要件的行为是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按照前述见解,行为人先捏造事实,后向司法机关告发的, 实际支配占有的时候,才可以说是犯罪既遂;[⑥][13] ( P447 )在破坏交通设施罪等危险犯中,仅仅具有破坏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的行为还不够,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56.html -
了解详情
人的财物一旦失去控制(抢夺的另一面即是失控)而被他人处置,则意味着刑法设立抢夺 罪所意欲保护的所有权受到实际损害,因而是犯罪既遂。至于行为人是否实际得到财物 、 应对;而一旦被诬陷人落入冤 狱,其直接责任人显系司法机关而非诬告人。诬告陷害罪必然侵犯的直接客体仅为司法 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而并非被诬陷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86.html -
了解详情
看出其所要保护之法益,而是必须透过单一构成要件与其他同一类型而列在同一罪章之不法构成要件之刑法解释工作,才能得知。这是因为,近现代国家为了准确把握各种犯罪 的个人法益(人身权利),而不是为了保护国家司法审判的正常活动。 由此出发,在我们考察诬告陷害罪的犯罪构成时就会对其客观行为作出以下的限定:诬告陷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49.html -
了解详情
,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者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的,宜认定为虐待被监管人罪的间接正犯。 [49]按照这个逻辑,司法工作人员指使联防队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刑讯 犯罪的可能性,若没有成立不同犯罪的可能性,如我国刑法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诬告陷害罪的从重处罚这样的规定,讨论责任身份实际上没有多大的意义。不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069.html -
了解详情
陷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的,以诬告陷害罪【追究刑事责任】。 16.在信访接待场所或者其他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 十条第一款规定的,对非法聚集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追究刑事责任;聚集多人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扰乱国家机关正常秩序,符合《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9482.html -
了解详情
为)与该克制强奸却不予克制(该为而不为)的竞合;诬告陷害罪可以说成是不该诬告陷害而诬告陷害(不该为而为)与该封住嘴巴而不封住嘴巴(该 要素,从而其偷换概念而违反同一律的形式逻辑问题较为明显。其实,研习刑法学的人都知道行贿罪的所谓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的问题所指,即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53.html -
了解详情
为)与该克制强奸却不予克制(该为而不为)的竞合;诬告陷害罪可以说成是不该诬告陷害而诬告陷害(不该为而为)与该封住嘴巴而不封住嘴巴(该 要素,从而其偷换概念而违反同一律的形式逻辑问题较为明显。其实,研习刑法学的人都知道行贿罪的所谓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的问题所指,即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52.html -
了解详情
身份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予以从严或从宽处罚的具体情形。根据这种观点,诬告陷害罪并不是不纯正身份犯,而是非身份犯,只有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该罪的情形 如何处理?例如,对军人和普通公民共同盗窃军用物资的情况,如果以盗窃军用物资罪来统一定罪,难以说明为何普通公民在行为上不需要利用军人的身份便利、而仅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2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