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中,但前者体现的是国家对罪犯的惩罚,属于刑事执行;后者体现的是对因犯罪行为而遭受损失的当事人的救济,属于民事执行。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 早已突破了非此即彼的传统观念,而是沿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趋同化方向发展。近代法学理论中,一些学者开始提出公法债权理论的主张, 其出发点主要是为了论证政府在履行公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112.html -
了解详情
的《精神赔偿解释》主要是为了解决审理民事侵权案件中如何正确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问题。对于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问题,最高法院2000 赔偿并不是给精神损害明码实价,精神损害与金钱赔偿之间不存在商品货币领域中等价交换的对应关系,因此,一方面要限制盲目追求高额赔偿金的错误做法,另一方面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043.html -
了解详情
作了这样的解释:交叉询问(Crossexamination),指在听审或开庭审理程序中,一方当事人对对方提供的证人进行的询问。反询问应在提供证人的本 询问予以检验。由于我国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出席公诉案件的法庭,并可以对任何一方提出的证人进行询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32.html -
了解详情
的,当事人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 1、刑事案件可附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0]47号《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1条规定: 请求,诉讼终结后又基于同一侵权事实另行起诉请求赔偿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样,受害人既不能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369.html -
了解详情
不利后果。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可以分为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民事侵权行为由于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了精神损害,受害人有权要求行为人 使得其自尊心和名誉感受到损害。 三、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方式 (一)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精神痛苦理应成为衡量犯罪行为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55.html -
了解详情
、财产损失在得不到犯罪人赔偿时都无权向国家请求予以补偿,而且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己经赋予被害人保障权益的途径,如果由国家对被害人给予补偿的话, 程序正义,应当安排听证程序。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审查完毕后的3日以内通知案件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调查取证人员、委托代理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参加听证并在通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374.html -
了解详情
公诉案件移送处理。此外,基于知识产权的私权性质,一般而言,如果侵权人承担了民事责任如赔偿损失、销毁侵权产品或者标识、赔礼道歉等足以对权利人予以救济又没有严重危害 措施目前还只能也只有在民事诉讼中采取,以单纯的刑事诉讼或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形式均是做不到的。 其实,对于刑民交叉案件,无论是实行先刑后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644.html -
了解详情
(如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和其他单位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三是雇佣关系中雇工执行职务的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 使刑事案件的审理复杂化。在司法实践中,也常常因为这类案件案情复杂,先审刑事案件,后审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起不到便于当事人参加诉讼的作用。 故此,笔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328.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签订的民商事合同是否有效 对该问题的争议观点有三:(1)刑事上构成诈骗罪,行为人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且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故 )根据法释[2000]47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五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408.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这显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法制要求。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应当逐步扩大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进一步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适应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 的损害给予赔偿,而且,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审理精神损害赔偿难以操作和执行。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第一,不承认刑事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是极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6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