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 在《证明责任论》一书中,罗森贝克还特别分析了法律行为的效力发生争议情况下的证明责任,他指出主张合同权利的当事人,只要证明当事人通过相对 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作为抗辩事由提出并对此负证明责任。以上关于证明责任分配学说的分析和比较法的研究都支持这一结论。 由否认法律行为有效的一方当事人负担证明责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28.html -
了解详情
对量刑规范化工作进行实质性的调研论证,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大量审判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各种罪名在不同法定刑幅度内的量刑起点和调节幅度,形成相对 行为人人身危险性程度,并进而决定是否适用刑罚或处刑宽严或者免除处罚的各种具体事实情况。[18]前述已说明,基本犯罪事实与其他量刑情节存在着质的影响关系,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12.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财产的安全,因而无论从宪法还是从部门法的角度分析,公民的个人信息都承载着公民的基本人权,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当个人信息成为维护公共利益所必须的 较为完整的调控体系:道德制裁纪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然而通过仔细调查和分析,就能够看出上述保护措施均存在严重先天不足:道德和纪律制裁措施的规制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76.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及危害结果发生后的反应,酒醒后及案发后的反应等综合分析,才能做到区分情况认定。[16 ] 其三,在过失饮酒(过失行为) 之情形下,行为人对于自陷于无行为 该状态下造成危害结果之发生,则该行为人的责任能力应如何认定? 理论上的分析认为,只要是在限制行为能力之状态下实行行为已经进行了的,出于无行为能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57.html -
了解详情
,新闻传媒,为政者,司法官。虽然还有一个主体是法律专家[4],但考虑到本文分析的需要,我把这个主体合并入民众之内。民众、新闻传媒和为政者为什么掺和或 至少是允许一个未经选举的匿名小组,它藐视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每当发生这种情况,陪审团成为一个无法无天的机构,而这些陪审员渲染判决却永远不会被追究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25.html -
了解详情
出处】《检察日报》2011年5月17日第3版 【关键词】醉驾入罪;法理分析 【写作年份】2011年 【正文】 为了能够更为公正、客观、统一的规制醉驾行为 路况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够有效地把握醉驾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直接影响是否达到犯罪的程度。比如,深夜时分,醉酒人在人车稀少的道路上短距离行使等情况,其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185.html -
了解详情
赔偿责任,其在何种情况下才应承担责任,其承诺行为的法律性质如何,却是必须进行法理阐释的问题。 三、违反资产重组承诺行为的类型分析 现实中,违反资产 进而获取利益或减少损失为目的而作出重组承诺,从而诱导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投资决定,则其属于证券法上的操纵市场行为。 操纵市场型违反承诺在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028.html -
了解详情
。再者,行为人通过损害赔偿的努力,如提供物质的、非物质的(了解被害人的详细情况),以便找到被害人予以补偿,这样事实上他已经将一部分刑罚服刑完毕。也就是说,由于行为人的 年第13期。 [8]参见于天敏等:《因被告人方赔偿而改判的死刑案件情况分析》,载《人民检察》2009年第8期。 [9]参见欧阳玉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68.html -
了解详情
。这是教唆或者帮助他人自杀行为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最后,从行为人的主观上分析。构成犯罪的行为,除了在客观上具有违法性和危害性外,行为人在主观上还必须 ),尽管行为人的行为与他人自杀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不负故意杀人罪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把致人自杀和故意杀人罪等同起来。反之,如果行为人具有杀人的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23.html -
了解详情
,难以准确描述的主观感受作为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要件),当然不妥。应该说这一分析过程完全成立但其结论却并不正确。 (一)价值判断在法律领域真实存在 首先, 诬陷人采取了强制措施,明显会违反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在这里,诬告行为在任何情况下必然侵犯的法益只是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必然造成司法机关人、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