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讼法的基本原理。仅要求原告提交起诉状(含具体的诉讼请求、主张、事实和理由以及主要的诉讼证据),并经法院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使被告能够洞悉原告的诉请 的问题。 总之,审前准备程序的完善,涉及民事诉讼程序的诸多程序规则、原则的配套改革。诸如庭审制度、证据制度、上诉审制度以及再审制度等。如何改革和完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79.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期间一般规定为1至3个月,计算方法一般从当事人得知再审理由时起算。如《法国民事诉讼法》第596 条规定:再审之诉的期间为两个月,限期 或二审程序的期限执行。笔者认为应补充规定当事人知道再审事由之日起至提起再审上诉的短期期限。 参 考 书 目 [1]沈宗灵,《法学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43.html -
了解详情
总体上赞同全程调解说。但是,为避免出现合意的贫困化现象{22},一方面必须以整个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为依托,进一步确立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逐渐取消影响法官选择判决结案 争点的严重现象,我国《民事诉讼法》应规定在判决未生效之前可通过原审法院或上诉法院予以解决,如果判决已生效,可以此为理由提起再审。三是争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07.html -
了解详情
总体上赞同全程调解说。但是,为避免出现合意的贫困化现象{22},一方面必须以整个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为依托,进一步确立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逐渐取消影响法官选择判决结案 争点的严重现象,我国《民事诉讼法》应规定在判决未生效之前可通过原审法院或上诉法院予以解决,如果判决已生效,可以此为理由提起再审。三是争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83.html -
了解详情
总体上赞同全程调解说。但是,为避免出现合意的贫困化现象{22},一方面必须以整个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为依托,进一步确立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逐渐取消影响法官选择判决结案 争点的严重现象,我国《民事诉讼法》应规定在判决未生效之前可通过原审法院或上诉法院予以解决,如果判决已生效,可以此为理由提起再审。三是争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788.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家属不能参与诉讼,开庭时只被允许旁听。对此,受害人亲属、一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代理人张显提出质疑,认为省高院违反程序... 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 虽系初犯、偶犯,并有自首情节,亦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对其上诉理由及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不予采纳。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的意见正确,予以采纳。原审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219.html -
了解详情
拘传,强制其到庭参加庭审并进行法制教育,切实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三、仇视心理 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如亲属关系、或是朋友关系,业务 内心里认为法院的判决是公正的,但由于判决对己不利,就故意找些理由提起上诉。其所以如此,无非是想拖延时间,以期消磨对方的意志。及至终审判决生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755.html -
了解详情
占5.9%。 (二)效果几何 相对于判决结案,当事人对调解书不得上诉,也不得就同一事实和理由再行起诉,对案结事了的目标而言,调解似乎有着判决不可 具有强制执行力,一旦当事一方不自觉履行则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所以民事调解书的高反悔率意味着大量调解案件将进入执行程序。八年间A法院受理执行案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927.html -
了解详情
;[日]春日伟之郎:《民事证据法论集》,有斐阁1995年版,第131页。 [3]从我国民诉法关于上诉与再审理由之规定来看,无论是2007年10 再审的法定情形或事由。依最高人民法院于1992年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1条之解释,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09.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 处罚法》系上位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系下位法的上诉理由不成立。其次,全国人大制定的《行政处罚法》是对所有行政处罚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4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