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次之,检察监督制约机制排位最后的呈三维结构的民事诉讼监督制约体系。 【关键词】民事诉讼;审判行为;监督制约机制 【写作年份】2007年 【正文】 一 主体依法(即依照法律规定中有关监督对象,即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范围、界限及程序等要求和法律规定中有关监督主体自身行使监督权的方式、范围及具体的运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3.html -
了解详情
但也只能算是一个间接的参诉人。 第二,检察机关抗诉权的滞后性。《民事诉讼法》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发现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发现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 抗诉,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监督程序进行改判。这种时间上的滞后性,极大地限制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同时也不利于达到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维护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09.html -
了解详情
是法院应当依职权、还是依申请来实施制裁呢?如果启动了一个制裁的程序,是否也像审判程序一样允许当事人辩论呢?如果作出了一项制裁决定(如罚款决定),其 程序实现机制无法回避的问题。 其次,怎么防范和纠正一项民事诉讼法律制裁措施可能发生的错误呢?这涉及到程序制裁的救济机制问题,具体包括:如果法院决定采取一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99.html -
了解详情
是以民事诉讼法典为基本规范,将法典作为裁判的大前提,强调三段论的审判推理过程。因此,民事诉讼理论也基本上以大陆法理论为基础,在法律术语和概念方面有相当的承继性 的判决书仅有区区几件。这与实务界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的意识有直接关联。虽然,从事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学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调研从实务部门中获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02.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程序;一种是调审分离式,把法院调解程序从审判程序中分离,作为法院处理民事纠纷的另一种诉讼方式,笔者认为我国应实行调审分离式的调解制度。具体 ,并掌握他们的性格特点。在调解时应善于抓住当事人的心理特点,调查当事人的诉讼目的。把握当事人心理特点,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调解工作。在调解过程中还应该注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854.html -
了解详情
年份】2011年 【正文】 应美国麻省大学麦考麦克研究院和麻省法官协会联合主办的民事诉讼合作项目的邀请,我作为这个项目的一员,赴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参与了为期一个 耗时、程序繁复等固有局限性日益显露,在大城市,最简单的案件走诉讼审判程序可能花上几年时间,在芝加哥法院审理的是8年前起诉的案事,在纽约,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807.html -
了解详情
系列关系说 此说最早见于原苏联法学家克列曼的著述。克氏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作为社会主义审判机关的法院与当事人、第三人、检察长间的关系。[10]但 的面又不是杂乱无章的,恰恰相反,它们呈有序性,这种有序性正是民事诉讼程序制约的结果。例如,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先发生原告与人民法院的关系,后才能出现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32.html -
了解详情
的全面质证做好准备,保证庭审功能的正常发挥。[2]我国民事诉讼法典中缺乏关于举证时效制度的规定,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和试验,最高人民法院在 之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关于强制答辩制度?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双方是利益上的冤家对头,但是应当是程序上的合作者,这种合作或基于当事人的约定,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87.html -
了解详情
同学的批评指正。 一、诉讼证明及诉讼对象 ㈠证明的概念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是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和诉讼参加人,依照法定程序,运用诉讼证据,证实和查明案件情况 ,不能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因而具有不确定性。 ⑵、从证明的目的上看,诉讼证明与自然证明和其它社会科学证明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自然科学证明和其它社会科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21.html -
了解详情
权,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使案件的裁判更接近客观真实。第二、行使释明权有利于实现程序公正。在民事诉讼中,有时当事人双方之间的地位、身份、职业及专业知识背景的差异,可能影响到 》。 6、黄海兵著:《论释明权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载于《中国法院网》。 7、陈启贤著:《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运用之探讨》,载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