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这显然有悖于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基本精神。 第四,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证人作证规则的规定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存在较大差距。为了 措施。[8]而在我国坚持国家及其财产豁免原则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很难以民事诉讼原告身份在外国法院向外逃贪官提起民事诉讼。再次,由于我国刑法长期以来一直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15.html -
了解详情
。也就是说,成文法规范所能够体现出来的充其量只是行政管理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而已,具体的行政管理方式和措施的确定还有赖于行政机关的积极作为。倘若仅仅局限于以 试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中列举的大量案例。其中第139页至第145页叙述的三个失败的案例尤其值得参考。本文认为,对于我国现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098.html -
了解详情
弄清这两个问题,才能正确运用证明责任分配理论对案件作出判决。 二、现行法和证明理论的困惑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 进行举证。[4](P. 144-145) 在继承并发展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把反驳与证明责任密切加以联系,将承担证明责任的反驳称为抗辩,将不承担证明责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52.html -
了解详情
还是英国,警察刑事强制处分应当获得司法令状的授权已经是一项基本原则。而基于对侦查规律的考虑以及利益之间的衡量,两国警察在紧急情形、附带搜查、 ,2006,(2)。 [27][英]麦克麦康维尔.英国刑事诉讼导言[A].英国刑事诉讼法(选编)[C].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组织编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55.html -
了解详情
的经验规则的情形下,也不乏法官否定表见证明的案例。这些案例在德国的诸多表见证明判例中被称为个别化的表见证明。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大量存在不符合 .法曹时报,V0149N07:1611。 {10}(日)中村雅磨.按心证比例认定.民事诉讼法的争点(M).东京:有斐阁,1978。 {11}(日)中野贞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48.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并规定了三种形式,即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非法控诉、非法利用民事诉讼程序以及滥用诉讼程序。前两种侵权行为的基本特征是行为人没有诉权而提起诉讼,是无可能原因而 法论》(第2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379页。 [3]参见蔡章膦:《民事诉讼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转引自刘荣军:《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64.html -
了解详情
诉合并原则的例外规定。其后,诉讼团体的概念一再扩大使用的结果,禁止主体的诉的合并的原则遂失去其存在意义,民事诉讼法的共同诉讼制度正式得以存在。[3] 从英美法系 也有不少人持此观点。例如,有学者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5条的规定与美国等国家所规定的集团诉讼基本相同,因此,我们将民诉法第55条的规定界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72.html -
了解详情
和出发点与一般的法学学科研究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有区别。一般的法学学科,如诉讼法、民商法、刑法、行政法等,主要是以调整对象和方法为标准,在 的制度效益。[27]而且,随着现代社会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日趋强化,随着诉讼民主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法治原则的贯彻,对于以积极运用国家权力尤其是国家强制性权力为特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698.html -
了解详情
搜集程序的合法性。而不得使用缺乏程序规定的材料作为证据,是刑事诉讼法的法制原则即程序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而《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35条正是违背了这一原则。 证明的要求证明其程序合法,如对其合法性存在合理怀疑,该证据即应排除。 [3]民事诉讼中有释明权制度,法庭通过法律释明经常要求双方补证同时说明不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78.html -
了解详情
应由自己决定。如果司法机关主动审查诉讼时效,既违背民法意思自治原则,又违背民事诉讼法的处分原则(《民事诉讼法》第13条)。由胜诉权消灭说产生的 年版,第155页。 [3]中央政法干部学校民法教研室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基本问题》,法律出版社1958年版,第103页。 [4]前引[3],中央政法干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