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因果关系予以客观的判断,因而有不少的支持者。②近来在德国,由Jescheck、Rudolphi等人提倡的客观的归责论,也是一种有力的学说。它认为,因果关系问题 问题的批复》表明,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的抢劫致人重伤、死亡,既包括过失致人死亡也包括故意致人死亡。①故在我国没有理由将故意的结果加重犯人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31.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行为人没有违反法律要求的和行为人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注意义务,就不存在过失心理。”[10]我们赞成这种观点,因为,相对于法律规范,操作惯例具有不明确性和易 酿成事故的,如何处理?有人可能会说依照刑法中的其他过失犯罪如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重伤罪、过失爆炸罪或者失火罪等处理即可。但是,如果行为人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3.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行为人之目的压力(motivationsdruck)过大,使合法行为期待之可能不存在,且当一般人在同样的情况下不可能更加实现合法行为之期待,则依一般预防及特别预防等 的行为,那么只能将《刑法》第115条第2款理解为:过失犯前款故意犯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96.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考查我国刑法规定的聚众犯罪,均为故意犯罪且为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过失犯罪或间接故意犯罪。我国刑法规定的聚众犯罪绝大多数并未要求造成某种结果才构成犯罪 中可以看出学界对这一问题的主要观点。 我国刑法理论上和实践中对聚众斗殴中致人重伤、死亡时是否所有成员均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有3种不同观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2378.html -
了解详情
。第一种意见认为:交通肇事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即能够同时造成不特定的多人伤亡或者公私财产的广泛损害,而驾驶非机动车从事交通运输活动,违章肇事,一般只能给特定 而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其犯罪的性质,造成他人死亡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造成重伤的,定过失重伤罪。第二种意见见认为,它虽一般只能造成特定的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943.html -
了解详情
受犯罪既遂形态类型的制约。从学理上说,任何犯罪构成,无论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在其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出现不同的犯罪构成形态,但我国刑事立法 罚。例如《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678.html -
了解详情
过失犯罪。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 维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的公路通车里程、机动车以及机动车驾驶人的不断增加,导致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因酒后驾驶、超速驾驶造成车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103.html -
了解详情
私利为目的泄露军事秘密的; (八)执行重大任务时泄密的; (九)有其他情节严重行为的。 第十五条 过失泄露军事秘密案(刑法第四百三十二条) 过失 六条) 武器装备肇事罪是指违反武器装备使用规定,情节严重,因而发生责任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情节严重,是指故意违反武器装备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118.html -
了解详情
北欧有些国家已经在追求交通事故零死亡率。相比之下,2004年我国因交通事故死亡10万人,万车死亡率首次达到个位数:万分之9.2,如果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 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第二款: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060.html -
了解详情
的公众的重大财产,不会出现不协调现象。刑法只处罚故意毁坏财物罪,不处罚过失毁损价值重大的财产。但是,当财产属于公众重大财产,而且行为方式也属于放火、爆炸 在损害与危险概念之中。 1.实害。实害,是指实际损害结果,表现为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损害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人数的多寡和财产价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4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