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法通则》将“知识产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与所有权、债权、人身权相并列,其范围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著作权与版权在我国是同义语 《著作权法》重新做出了修正,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对著作权人权利的保护。所以,数字图书馆在数字化信息收集和处理之中,应当依照《著作权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31.html -
了解详情
)专利权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而转让超过其应有份额的专利权的,由转让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受让方明知对方越权转让而仍然接受,从而双方构成共同侵权,则 的占房、腾房等房地产纠纷,均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工作范围,当事人为此而起诉的,人民法院因依法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可告知其找有关部门申请解决”。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26.html -
了解详情
千年的理论积累,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民法典《法国民法典》,从此,民法的法典化在全球范围内彼伏此起,至今方兴未艾。但在知识产权领域,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 的基础上,增加了关于未披露信息的保护、执法措施等规定。总体上,这种立法模式没有一个总则凌驾于专利权、版权、商标权等具体的知识产权法之上,只是将相关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76.html -
了解详情
信息的网络传输和利用过程呈现十分复杂的知识产权状况。由于网络的全球性和专利权的地域性,一项技术创新成果在网络这一端受到专利权保护,而在另一端则可能属于 故我们现在应该尽早研究如何拟定某些标准确定电子出版物的首次公开日期和内容,以及它们的传播范围。2、网络信息环境的商业秘密问题商业秘密是指那些不为公众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23.html -
了解详情
采用发明在先原则,并不要求申报(或被推荐)的成果有专利权。这样就有可能产生获奖成果被他人申请并获得专利权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有可能发生“侵权奖励”。1.4 ,其人身权只能归属成果完成者。第二,扩大专利法保护的范围,使更多的技术成果受到专利法的保护。这样,受保护成果的优先权问题就有了法律保障。第三,颁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00.html -
了解详情
对专利权而言,一外方专利申请人若想在中国获得专利权,其发明主题必须符合我国专利法所规定的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中国专利审查部门是依据中国专利法进行形式审查及实质审查的 仅引用我国著作权法及《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中的相应法条即可。但在其他领域,如工业产权领域中的企业名称的保护问题,我国法律规定,一企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53.html -
了解详情
著作权的判定上,也采用了该原则。大陆法系国家的德国,在侵犯著作权、商标权及专利权的归责原则上均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有些国家,如法国及美国,在 的错误观念,即使被告人被处以有期徒刑,又有相当一部分被告人是缓期执行的。这样,刑法对知识产权权利人的保护力度就大打折扣了。三、相关对策针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51.html -
了解详情
是体力劳动成果;书籍是智力劳动成果;机器是体力与智力劳动的混合物。因此,对专利的保护应当介于物与作品之间,版权的保护时间长于专利权,并无不当。赞成者的另一个 从它的产生背景(智力劳动)中独立出来,实现了自身的闭合。当然,登记的作用不是绝对的。首先,作品的保护范围无法通过陈述性登记来确定,对象的判定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40.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只能适用于对侵害知识产权中人身权精神利益的保护,不应任意扩大适用范围;2、对侵权情节一般的,首先应当适用停止侵害、消除影响 的,不会受到当事人之间纠纷因素的影响。如专利权的转让费、使用费,著作权的稿酬、著作财产权的转让费,商标的许可使用费,技术秘密的转让费、使用费等等。据一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99.html -
了解详情
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强制实施许可等限制;对专利权的先行实行、临时过境、非营利实施许可等限制。同时应当注意,商标权不存在上述权利限制问题。如果被告人实施 中的“即发侵权”规定,突破了《民事诉讼法》的限制,扩大了对权利人的保护,完善了临时保护措施,使得侵权行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制止。如果按照必须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