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方法;法庭直接针对原物进行勘验属于直接证据方法,勘验复制品或阅读警察的勘验笔录则属于间接证据方法,等等。总之,凡不符合上述直接审理原则要求的审理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第12条规定:审理刑事二审案件,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开庭审理。从这一规定来看,调查询问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5014.html -
了解详情
就形成法院内部的一种法官独立审判的新局面。 3、改进审判方式,切实加强庭审功能, 提高审判质量 开庭审理和公开审判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搞好公开审判的关键是 的理念》,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93-94 页(举了在一桩刑事案件审判中,由于受到听众的情绪的影响,辩护人不得不强调自己对被告人行为的痛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925.html -
了解详情
不出庭,质证难以进行;第四,传闻证据不排除;第五,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具有当然效力,产生争议时以鉴定主体级别高低为准;第六,非法证据基本不排除; 、辩护功能弱化,庭审过分依赖侦查结论而流于形式等。(转引自孙开炎:《冤假错案问题研究》,熊秋红研究员也指出,造成错判的原因多种多样:刑事案件的亲历者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884.html -
了解详情
的41条相比非常少,但它们的预期功能却非常大,因为它们普适于所有刑事案件。该规则将几乎全部重心放置在言词证据上,其中第1条规定: 作证,但是,法律通过第157条的规定,即对于未出庭的证人可宣读证言笔录,又是如何提供一种可用于规避当庭作证的方法的。) {165}Andrew Jacobs, China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419.html -
了解详情
是应使大多数同类主体能够享用并受益;如果只对少数能请得起律师的案件进行证据披露,那就意味着刑事案件中只有少部分人受惠,而对请不起律师的占刑事案件总数约 认为,应在现有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被追诉人不仅可以查阅自己的供述或辩解笔录、鉴定结论,也应可以查阅来源于自己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辨认笔录,以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943.html -
了解详情
。] 二、被告人王某具有两个法定减轻处罚的情节。 1、本案卷宗材料及庭审调查证实,被告人系未成年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被告人王某出生于1993年 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对未成年罪犯适用刑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056.html -
了解详情
上签名或者捺指印。⑤检察官或者司法警官应当把辩护人参与讯问及其限制情况记载在讯问笔录。本条第①款中限制辩护人参与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惟一的条件是正当理由。对于 ,[25]也是衡量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人权的标准。尽管两高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没有将保障人权作为目的,但是,对采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411.html -
了解详情
条款的存废问题。鉴于目前我国侦查机关人力、物力还不十分强大的现状,为有利于案件的侦破,获得破案线索,不宜赋予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沉默权。在此情况下,对 核实真伪,法官只能依靠双方移送的证据材料进行庭后书面审,使庭审流于形式。要解决这一问题,在刑事证据立法上应确立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凡是听别人陈述或转述别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57.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如果证人在庭审时不出庭,公诉人只拿着书面的证人证言,控辩双方就无法讯问、质证并查实 或无法监督的行为是不可能禁止的。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审判没有严格依法进行,法庭对讯问笔录和书而证言的滥用也在客观上促成了这两种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41.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则处于超然的听证地位。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防止法官先入为主,在对案件进行审理之前作出预断,如何提供证据以及如何对证人进行询问由控辩双方自行决定, 了前两种模式的长处,兼顾了公平和效率,具有可借鉴性。 (四)我国刑事庭审质证模式的确定 从我国现行刑诉法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基本上采用的是兼容型质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