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官每次下乡送达法律文书,几乎从不与村干部接触。与此形成有趣对比的是,这些村干部大多与几年前调离的老庭长非常熟悉,很多人至今还与之保持联系。这些年 非法律的因素就可以合理、合法、制度性地进入司法过程。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相互缠绕,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相互竞争,纠纷解决与规则之治无法厘清。这样,基层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314.html -
了解详情
或法律解释作出有别于立法原意的主观性解释;第二,通过个案审判作出与现行规定相冲突的解释;第三,在判决文书中直接引用宪法条款作出裁判或引用宪法条款加强判决 两者存在联系。追求法律实效是立法者的使命,因此,法律实效是法律效果的前提,法律效果必然包含法律实效。换言之,司法实践不应该简单地把法律效果与法律实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836.html -
了解详情
及判决执行公约》、1965年海牙《关于向国外送达民事或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公约》、1970年海牙《民商事件国外调取证据的公约》、1980年海牙《国际司法救助 和辩论的机会,并由聘请法官作出包含事实判断与法律依据的决定。该决定可以是终局的,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 [9]参见该示范法第1条,并可参阅宋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22.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动向。当道义与法律之间出现尖锐矛盾时,在道义上占先的一方一定会据此挑战现有的法律规章。在人道主义干涉合法、人权高于主权等问题 走。 尽管国际社会已经通过《世界人权宣言》和其他一些人权文书确认了许多权利为人权,但是人们对人权外延的理解、解释和认同,仍然存有许多歧见{25}。在一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4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事实的关键所在。我们在司法实践中不要害怕案件的复杂性,而要敢于迎接挑战,要开拓性的工作,在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这对范畴里激发全部智慧和力量,力求完成 法官的功课。本文有所涉及,是想告诉我们的律师在处理民商事案件上与法官正常、理性地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在研读判决文书上面或者给承办法官提出如何反映裁判理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153.html -
了解详情
配置司法资源,可以从以上五个方面完善民事诉讼制度,提高我国法院的司法效率,实现司法需求增长与资源供给的相对匹配。 二、着力完善事实认定规则,增强事实认定的客观性与 6个月为限,但是如果再审事由是在6个月之后才发现的,比如发现了新证据,或据以裁判的法律文书或依据被改变,那当然要延长期限,当事人可以在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175.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民事诉讼。一般认为,选择刑事途径成为民事原告人解决问题的优点在于:(1)节省诉讼费用,诉讼文书相对较少;(2)能够利用公共力量收集证据;(3)通过对参加 管辖的案件;(3)分割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职权,既与法律规定的职权分工相矛盾,又与公诉案件的起诉权归属的法理相违背;(4)使被追诉机关通过不予追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43.html -
了解详情
的无偿的公役。他们要为国家担任公家的律师,担任人口和财产普查结果的副省长、担任文书、管理骆驼、管理公共土地、购买粮食管理引水渠,供应赛马,维修公共道路、 最大的一项,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界限,混淆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野。[19]用我们的法律中人的模式的路径分析,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96.html -
了解详情
,相反以当庭宣判率和裁判文书的质量来评价法官的工作成绩。 90年代以后,程序主义逐渐影响我国的司法领域,程序公正与效率成为司法改革的主题。在这场新的 的案件事实、提出证据加以证明、并为论证权利请求的成立而努力寻找事实与法律上的依据,就是公开表达自己的态度的过程。法官、对方当事人和旁听群众成为他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58.html -
了解详情
学界争议不大,通说是指在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同时存在需要解决的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其在法律事实上有一定的联系,处理结果互为前提条件或互为因果关系的 。有的人民法院由民事审判庭审理,对其中涉及到的房屋登记行为,则由行政机关自行解决,法院把行政裁决和行政确认文书等当作法定依据,直接作出民事判决。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