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均不符合上述犯罪对客观危害行为的要求。对于这些危害行为进行犯罪性质的评价则需要结合其它要件来加以说明。 (三)内容不同 虽然犯罪对象和行为对象都是 通过对交通设备的破坏,使交通工具出现倾覆、毁坏危险或造成严重后果,从而破坏交通安全,这里的交通设备是行为对象的内容,而它只是该罪犯罪对象内容中公私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34.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与行为人犯罪有着紧密的因果关系时,方使裁判者降低对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评价,作出酌情从轻的处理。 2.赔偿能否作为从轻处罚的量刑情节(17) 一种观点认为 需要区分具体情况,只有在自杀所使用的手段威胁到执法人员人身、财产或公共安全的,才能认定为妨害公务罪。 明确妨害公务行为的程度要求。针对妨害公务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079.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与行为人犯罪有着紧密的因果关系时,方使裁判者降低对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评价,作出酌情从轻的处理。 2.赔偿能否作为从轻处罚的量刑情节(17) 一种观点认为 需要区分具体情况,只有在自杀所使用的手段威胁到执法人员人身、财产或公共安全的,才能认定为妨害公务罪。 明确妨害公务行为的程度要求。针对妨害公务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071.html -
了解详情
上没有恶性,客观上没有社会危害性。这是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肯定的社会政治评价。正当防卫不具备犯罪构成,没有刑事违法性。因此,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是 前提是受到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的侵害。尽管无限度之正当防卫只限于对上述法律明文规定的暴力侵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906.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是刑事诉讼目的中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7]还有学者认为,自由与安全才是在刑事程序设计与操作中冲突着的两项基本诉讼价值。正是对这两 、实用主义甚至工具主义的束缚。为此,该观点主张摆脱认识论束缚,从哲学伦理学即道德评价的角度来认识刑事诉讼的价值。具体而言,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看来,价值也就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27.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被统称为数额截断原理。{2}其次,仅有此定罪模式还不足以保护公民财产的基本安全,该法还将多次盗窃同时确立为定罪标准,确保惯窃行为入罪。 但是如果根据 物的重视程度,甚至是普通人感受的深度纠葛的结果。[4]同样,动机可否谅解的评价很多时候因主体品行、被害人与加害人身份及地位的差别而带有更多难以言传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98.html -
了解详情
被统称为数额截断原理。[2]其次,仅有此定罪模式还不足以保护公民财产的基本安全,该法还将多次盗窃同时确立为定罪标准,确保惯窃行为入罪。 但是如果根据 ,动机既然因人的需要引发必能反映行为时的主观性质及程度,进而影响刑法评价。只是透过案件定性活动会不时发现,动机运用的前提有时并不那么明确,所谓行为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43.html -
了解详情
,如他人财物、猥亵等,在其存在与否的认定上,必须经过法官规范的、评价的价值判断才能确定{12}。如前所述,过失行为的本质是行为人对注意义务的违反, 世纪中叶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这种理论明显不能解决高速运输价值与道路交通安全价值之冲突,为此,信赖原则通过德国刑法判例应运而生。根据信赖原则,当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04.html -
了解详情
于受让时为善意,仍取得其所有权。善意取得制度旨在调和所有权保护与交易安全二个基本原则,是在权衡保护权利人的静态利益还是保护第三人的动态利益 视为不当得利,却意味着法律否定善意受让人取得物权的效果,法律如此重复做出矛盾的评价,令受让人无所适从。 但笔者认为在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下,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效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73.html -
了解详情
承诺的行为究竟是否能够排除刑法的介入或者减轻刑法介入的程度最终还是由刑法来评价。而民法中的利益人一旦处置自身的利益,那么法律就对此行为不需要 异常的,通过其行为招致的冲突涉及的不是规范的有效性,而是利益的安全(Gtttersicherheit)。也就是说,对于承诺人的能力需求的最终目标是保证其行为导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2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