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点,他们从人性中推导出自然法,然后再从中论证实在法或制定法{2}。 自然法作为实在法的对称,是一整套关于自然正义和人类理性的原则体系,它高于实在法,是 仅属于上帝)的束缚,将理性归还给人类,由此开创了以人性的,从而也是科学的眼光来理解和解释法的基础之先河。 斯宾若莎主张趋利避害是人之天性,而追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133.html -
了解详情
悼念权的提法,司法实践中也没有被确定为民事权利,甚至没有规定怎样进行保护,现在秦某起诉到法院,要求保护其民事权利,法官能否以法律没有悼念权一说而拒绝裁判呢 和财产损害的,承包人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对该两条法律条文的理解,有的人认为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归责,其理由是该两条法条中都提到一个条件因施工人的原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225.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地位,体现对社会民事活动追求公平的目标。反过来讲,无论保险人怎样反复地向投保人进行解释,但在投保人对合同免责条款清楚理解之前,保险人所作的任何 保险人对明确说明负有举证责任 在一般证据规则中,是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分配举证责任的。保险合同纠纷都是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或受益人向保险公司索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024.html -
了解详情
]另一方面,某些权利性规则如继承权规则、自愿赠与规则、婚姻自由规则,等等,同样具有授权性质因而不能理解为具有强制性,规定合同订立、遗嘱订立和结婚具有法律效力的 原则。显然,基本正义和罪刑法定的法治原则对于人类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罪刑法定本身也是来自道德上的公平公正的要求。[74]有何理由选择其一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384.html -
了解详情
只是将其中不利于中国人需要的公平与正义实现的政治因素让它们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苏力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 其一,通过赞美或者理解现代政治因素在中国出现 介入的领域 [48]。但是,这种混合型制度对国家法与民间法之间关系的回答仅仅是一种原则,没有进一步解决一系列技术操作问题。因此:在这一部分,笔者将对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126.html -
了解详情
疑问,后三项则是超越实定法,从公平竞争、有限政府和企业自担风险原则出发,拷问免检制的正当性(legitimacy,广义的合法性)。 这些合法性拷问尖锐有力 普通消费者也不会耗时耗力地去研究和理解免检制的真实意义,更不用说认同这样的辩护了。 在风险社会,工业化带来的风险不同于传统风险,人们越来越希望公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603.html -
了解详情
和交叉,但就审判权而言,分权原则依然是被严格坚持的,审判职能和机构的独立,依然是被承认的。其二,不能以极端的方式来理解议会制和总统制的区别, 但宪政可能并非民主政治。贵族和寡头政治也可能是宪政。宪政不是民主的同义词。当代宪政的关键问题是,怎样确保民主政治同时又是宪政。试图返回到贵族制来建立宪政的做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374.html -
了解详情
的平等资格。无论当事人个人合约是怎样的,一旦有人违反了这一点,就会产生极大的社会反应。农户会采用上访和抗议找回他们认为的公平,比如通过上级政府确认他们的获益 的,它建立在个体自主基础上,承认个体选择的交易公正,这和集体共享原则完全不同。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理解为何村级组织调地行为尽管有阻力,但从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902.html -
了解详情
与批判。一、法的现代性与中国法治问题研究现代性问题其实是一个自中国近代 开史以来就与中国学术有了纠缠不清关系的问题。人们对现代性的理解与表述虽然 ,其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是内在统一的;公平正义作为评判社会善恶的标准首要的是制度的公平正义。付子堂认为从 法制到 法治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728.html -
了解详情
监管机构和监管对象对特定原则的理解往往并不一致。并且,监管标准的不确定性还会导致其缺乏可预见性,使得金融机构无法准确预知监管机构将怎样评价其经营行为。 合理的市场行为标准;应当充分尊重客户的利益并公平地对待客户;应当充分满足客户的信息需求,并明确、公平和实事求是地向客户提供信息;应当避免与客户之间以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