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行为人透支后没有及时向发卡银行归还本息的行为,区别的基本标准就是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断:(1)行为人是否 并无二致,根据其骗领行为过程中的手段行为的特征,以合同诈骗罪论处是适宜的;其诈骗数额以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的信用额度为准;其尚未使用造成实际损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32.html -
了解详情
为行为人透支后没有及时向发卡银行归还本息的行为,区别的基本标准就是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断:(1)行为人是否 并无二致,根据其骗领行为过程中的手段行为的特征,以合同诈骗罪论处是适宜的;其诈骗数额以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的信用额度为准;其尚未使用造成实际损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28.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如何认定单位犯罪不够明确。关于这个问题,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行为人通过签订承包合同,取得对某一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并以该企业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是一 刑罚。这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二、关于金融诈骗犯罪中非法占有的目的问题金融诈骗犯罪是否都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讨论中有两种意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90.html -
了解详情
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目前,只有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在广州地区推出的“长城信用消费卡”属于此种,它被誉为中国商业银行第一张真正的信用卡。准贷记卡是指持卡人须 并无二致,根据其骗领行为过程中的手段行为的特征,以合同诈骗罪论处是适宜的;其诈骗数额以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的信用额度为准;其尚未使用造成实际损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69.html -
了解详情
阶层(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理论分析,非法占有目的都是重要因素(是否构成要件,不同理论有争议),是诈骗罪成立条件之一。张某某没有非法占有胡某 他成为张某某诈骗案的保证人,不作为即是行为,并且属于故意。于是,张某某、陈某某共同故意诈骗被害人胡某合法合同本金10万元之外的虚构的10万元欠款。胡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5315.html -
了解详情
,给司法工作人员准确定性带来困扰。笔者将结合案例分别予以辨析。 一、签发空头支票时是否告知对方真实情况影响定性 票据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出票人签发的支票金额超过其 是犯罪工具,而成了逃避或拖延的工具,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认定为(合同)诈骗,而不能认定为票据诈骗罪。 (二)签发延期支票,并告知对方支票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6361.html -
了解详情
就应该彻底贯彻这种立法思路,即将金融诈骗罪中的八种具体犯罪与诈骗罪以及合同诈骗罪一并归入,如此设置反倒显得更为合理。而目前金融诈骗罪独立于破坏金融管理 中仍然维持着伪造信用卡的规定,导致理论与司法实践中就此处的伪造信用卡是否同样包含伪造空白信用卡问题产生了分歧。 笔者认为,既然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8289.html -
了解详情
内部通过借款形式向职工筹集资金,用于本单位生产、经营,是否受法律保护? 这种单位内部向职工集资的方式属于民间借贷的一种形式。 民间借贷、民间融资作为我国金融 吸收非法公众存款或集资诈骗后又转贷的,对这种转贷产生的纠纷虽然与犯罪行为有牵连,也要按照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进行审理。 第三,关于合同履行地确定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1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