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是运用最为广泛的ADR方式。下面主要介绍德、美、日三国关于和解制度的一些法律规定和具体做法,以期为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改造提供参考。 《德国民事诉讼 适用的规则是德国民法典第779条的规定,即当事人以互相让步的方式终止某一法律关系的契约,如果依照契约的内容作为确定基础的情节,不符合事实,则该契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94.html -
了解详情
论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认证 李兴伦 摘要:本文通过电子证据的特点,探讨认证电子证据的规则,即法官在庭审的时候使用什么证据规则对电子证据进行综合的 呢?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没有统一的看法。 一、 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 确定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直接关系在对电子证据进行认证时,究竟是使用现有的证据认证规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20.html -
了解详情
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1、检察机关作为民事诉讼的启动主体 检察机关作为提起民事诉讼的启动主体是与其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地位 法治国家》,左卫民、张晓薇,载//www.hanjilawer.com.cn 3、《民事诉权论纲》,李龙,载《现代法学》,2003.2 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87.html -
了解详情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办事原则,实则是违反司法的程序性和终极性的,也不符合民事关系的性质。一个案件,只要法官依照程序进行了审理并作出裁判,当事人不上诉或上诉后 》,《法制日报》1999年11月4日载。 参见柴发邦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新编》,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第119页。转引自杨荣新、乔欣《重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7.html -
了解详情
出结论,其性质就像“神的声音”那样拥有绝对的权威,(注:田边公二(日)《民事诉讼的动态与背景》,1965年版,第28页。)在这种诉讼结构下, 审理和判决案件的权力,在执行中合议庭、院庭长以及法院内部的审判委员会,三者的诉讼法律关系不分明,常常出现“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错误作法。为了改变这种作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63.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虽享有环境权但却与环境污染与破坏无直接利害关系的私人,显然就没有资格对致害人提起侵权民事诉讼。这不仅在事实上限制了公民的环境权,且明显不 环境侵权有关的其他学科理论,以便在参与环境民事诉讼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底气。此外,它还要求律师具有一定的哲学功底,能够从法律的角度正确运用某些基本哲学原理来判断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1.html -
了解详情
强制力,强制拒不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履行义务,以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的诉讼活动。执行是民事法律程序的最后阶段,在民事法律程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通过人民法院 在理论上的不周全之处(有人认为法院执行法律关系是融民事实体法律关系与民事程序法律关系于一体的),单论其容量受到限制即是显而易见的。如我国试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17.html -
了解详情
各项制度与程序机制,确保上诉审功能的充分发挥及其目的实现。三、我国民事诉讼一审与上诉审关系之重整(一)进一步完善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正确理顺二者的关系,充分 也易造成诉讼的突袭,并直接影响上诉审功能,尤其是统一适用法律功能的发挥。因此,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在采取续审制这一基本模式框架的同时,很有必要在借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9.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法官可以就案件的的解决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方案,但作为与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中立第三方,法官不能对任何一方当事人进行强迫和解或变相强迫和解,不能妨碍当事人 比较》,中国法学1999年第4期,第148页。、[7]谭兵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407页。[8]邵俊武:《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84.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前苏联民事诉讼纲要第21条和民事诉讼法第55条第3款规定,由法院在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或民事判决中所作出的有关法律事实和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结论,对于 则就不能属于这种已知悉的事实。(注:参见〔台〕黄培栋著:《民事诉讼释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2年版,第471页。)我国台湾“民诉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5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