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得上通过录音证明双方存在着什么关系,发生了何事。否则连对方的身份都没搞清楚,录的音自然也毫无用处; (2)录音的时间在录音中也要有所体现,不一定必须在录音中说 顾某表示都弄好了到10月份,到年底之前我想把你这块全部都结清就完事了,结果没想到我婆婆那边就(病了);周转特别紧,所以就动了这笔钱了,也没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45.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一经适用即产生法律效力,也就会产生影响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结果。具体而言,适用情事变更原则的法律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变更合同 变更合同是指 借贷等继续性合同,因情事变更即得终止合同。又如当事人一方的给付为长期的分次给付,而对方的给付为不可分者,则得解除合同[5]。但是,值得注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392.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预见的内容时,应根据各种具体情况,如当事人在订约前的相互关系、对对方的了解情况、标的物的种类和用途等因素加以确定。笔者认为,最后一种观点较为合理 认为,此种限制在实质上是对双方当事人利益关系进行衡平的结果,其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当事人之间合同权利义务的对等性,而这一情况如前所述应是判断是否预见的因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59.html -
了解详情
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但一方是在为对方的利益或者共同的利益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损害的,可以责令对方或者受益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目前学术界通说认为这适用的 李显冬认为,这样一个案件根据实际情况同时适用过错和无过错责任,判决结果公平合理,是一公正的判决。至此,可以说从理论上和实践中确立了两种责任原则同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49.html -
了解详情
其表现形式主要是:隐瞒自己实际上不可能履行合同的事实,隐瞒自己不履行合同的犯罪意图;隐瞒合同中自己有义务告知对方的其他事实。 3、主体特征 本罪的 财物的目的。刑法理论认为,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行为实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目的仅存于直接故意中。因此合同诈骗罪这种目的型犯罪只能存在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74.html -
了解详情
系同一事实或法律上原因所致看成一定是必要共同诉讼。这种观点是不妥的。如果各共同诉讼人与对方的纠纷能独立解决,其判决不会互相妨碍,就仍然可以作为普通共同 ,民事诉讼实行原告就被告原则,反诉与本诉就属于不同的法院管辖,反诉就无从提起。其结果必然难以实现反诉制度的立法意图。[28]其次,被告向审理本诉的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86.html -
了解详情
情形;并且在有些案件中即使查清了客观事实,如果存在权利失效或失权等情况时,判决结果也可能与客观公正不符,但在法律上就不能认为在这些案件中法院所作出了错误 在上诉请求范围内不能适用上诉不加重原则的原因,那么对于不在上诉请求的范围内,但对方就这部分也提出了上诉的,如果对方的上诉成立就应当加重本方的责任。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71.html -
了解详情
承担相应的责任。由此可见,1999年《合同法》颁布实施之前,关于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在我国的一般民事法律中作出了一些规定。但是,那些规定并不完备,也不科学,争议也 要件。即从违反了先合同义务,主观上有过错,客观上造成了对方的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来确认。但是合同法未全面地界定违反先合同义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73.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为任意一方,即双方均可享有,但解除权本身是属于形成权,行使时并不需要对方的同意,因而从这层意义上说,解除权只能是合同当事人一方单方面享有。在法国, 权的常常是一方当事人;而协商解除是双方解除,这种解除是双方协商的结果。 3、应严格掌握合同解除的条件,限制滥用解除权。(1)鼓励交易是合同法的立法宗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59.html -
了解详情
非凡判决不符客观事实者皆为错案:一是法官在双方举证、辩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举证、辩论的结果而作出的判决,即使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亦不得认为是错案。因为如 一幅画面是,诉讼双方积极提出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同时反驳对方的证据,而法官(及陪审团)虽主持庭审,但只扮演消极听证的角色。当言词辩论终结时,在诉讼上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