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案件中的非法占有之目的 (一)非法占有目的与故意的关系 非法占有目的,属于犯罪目的范畴。根据学理通说,非法占有目的是指行为人意图通过非法方式实现对 等。因为根据法律和最高法院会议纪要精神,如果被告人明知没有履行合同能力或者明知没有归还能力仍以诈骗方法骗取财物的,一般就可以推定为具有非法占有故意。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413.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的规定,作了补充和修改。该《说明》又指出:决定草案着重打击金融诈骗犯罪,依照中国人民银行法以及正在审议的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等法律草案中规定 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等。行为人是否进行公开宣传、是否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以及到底使用什么样的具体方式,均不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303.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的规定,作了补充和修改。该《说明》又指出:决定草案着重打击金融诈骗犯罪,依照中国人民银行法以及正在审议的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等法律草案中规定 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等。行为人是否进行公开宣传、是否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以及到底使用什么样的具体方式,均不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297.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 贷款诈骗罪、金融票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这些诈骗犯罪与本罪在主观方面和客观表现方面均相同,但在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432.html -
了解详情
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区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一般的民间资金借贷的关键,在于是否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40]但是,在一般的民间借贷合法的前提 经济纠纷违法抓人的通知》,要求公安机关正确区分诈骗、走私等经济犯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凡属债务、合同等经济纠纷,公安机关绝对不得介入。但在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149.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在作为结果的渎职犯罪之前,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所以被诈骗,是因其严重不负责任的失职行为所导致的,可见 否定说。其认为:(1)在刑法理论上,行为人实施前案后又实施特定渎职犯罪属于事后不可罚的行为。(2)刑法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特定渎职犯罪的犯罪对象必须针对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971.html -
了解详情
。 以客观归罪判定主观占有 占有目的,是定性诈骗的关键要素。 人民法院对这类案件,一般是根据主观意志、客观上是否表现出还款特征、实际上有没有返还行动 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规定,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此,对超出银行同类贷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553.html -
了解详情
赠与物应当予以返还。而当事人死亡,如果完全依照附条件的赠与合同来理解,一般也可考虑属于赠与合同可解除的事由,需要返还财物,如财物已经实际使用的,可以 应该是: 首先按财物性质区分为共有财物和个人所有财物,然后再考察财产的取得途径是否合法。 (1)共同花销不再返还。男女双方在恋爱期间有些财物是共同消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5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