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民事权利,民事权利发生疑义或争议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行政机关无权就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性径行作出判定。行政机关无权对物权变动原因行为是否合法有效 登记行为处于效力待定状态,扫除法院对民事争议审理的障碍,通过民事诉讼解决房屋权属争议后实际权利人再依法院的判决书所确定的权利状况,向房产登记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237.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可以不认定该自认的事实,允许法院自由心证,但必须公开心证,并且在判决书中写明理由。所谓公开心证,是指法官将其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所形成的心证 年修订四版,第45页。 [8]同前引[5]. [9]参见张卫平:《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 [10](日)三月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908.html -
了解详情
欺诈行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伪造证据并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诱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行为人的判决,诈取被害人的财产或财产性利益。 1.虚构 。如前所述,刑法学界对于诈骗罪的客体是单一客体的观点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如果认为诉讼欺诈行为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则不论其主要客体是财产所有权还是国家司法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312.html -
了解详情
欺诈的行为模式:欺诈行为(行为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伪造证据并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错误认识(行为人的欺诈行为使法院产生错误认识)处分财产(法院在错误认识支配下 诈骗罪,德日刑法学界有否定说和肯定说两种观点。 否定说 [3]认为,诉讼欺诈不能构成诈骗罪,主要理由是:第一,行为人并未实施欺诈行为。例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074.html -
了解详情
从形式正义角度讲,调解只要符合自愿、合法这两个要件,也就符合了形式正义。民事诉讼是私权之争,当事人对自身权益的自由处分权本身就是法律正义的基本内涵之一 ,调解也产生具有终局性的法律文书即调解书。除不能上诉外,调解书的效力等同于判决书。纯审判辅助权,包括调查取证权、司法行政管理权,这类权力不具有纠纷解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027.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例证,说明使用虚假姓名登记结婚的婚姻不能成立,并认为这种婚姻不能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处理,应当按行政诉讼程序处理。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不符合现行法律规定, 民事案件处理 谭文认为,对一方身份不明的,不能按民事案件处理,应当按行政诉讼处理。其理由是在判决书上无法确定具体当事人,如果有子女抚养内容,判决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758.html -
了解详情
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三、正确处理保密与当庭质证的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8条规定,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更具有法律严肃性,具有一定的威慑力。除庭审中注意保密外,还应当注意在判决书中不得泄露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必要时可以用形式表现。对于涉及商业秘密的载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531.html -
了解详情
并未规定补救措施。对当事人因表意瑕疵而错误舍弃上诉权的效力问题,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亦尚未展开讨论,该问题如何处理,理论上如何构建完整的学说体系,值得 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舍弃上诉权虽无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一审宣判后或送达判决书时审判人员、书记人员一般都要询问当事人是否要上诉,对于当事人当即表示不上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09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制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的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和法院均产生拘束力。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不仅在中国深入人心,在国际上也被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人民调解协议不容双方任意反悔。 针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于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最高人民法院对此取消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005.html -
了解详情
被驳回,就说明该房屋的权属已然十分明确,要求A区法院继续执行,以尽快实现判决书确定的债权。 对是否准许林某、高某的中止执行申请,执行人员内部也产生了 。利益衡量是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制定法与社会生活脱节的现象应运而生的一种司法方法。民事诉讼所调整的利益又常具有对抗性,现行的任何一种司法制度、司法方法在面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0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