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生效要件的规定在行政法中的适用。在行政法的合同(即行政合同)中,一方当事人必定为行政主体,而行政主体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具有行政优益权 此时的不当得利请求权,不是公法上的权利,而是民法上的权利,行政相对人应以民事诉讼请求返还。如行政主体无法律理由而多收纳税人的税费,这时行政主体的行为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24.html -
了解详情
拥有强大公权力的一方,行使民事诉讼权利是否会造成诉讼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公权力随意介入(因为没有法律规定)私法领域,本身便会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处分产生极大的制约 检察机关与法院联手追债的结论恐不为过,而且也不符合司法权被动性的特征(在民事诉讼中尤显重要)。 第四个质疑是司法的统一。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57.html -
了解详情
在诉讼程序之前,功能在于设权和实现权利并救济权利;民事诉讼程序进行中必须介入的公权利为司法权,而民事实体权利进行中进入的公权利为行政权,但只是可能介入而且 ; 3.从程序性质上进行分类:法定程序和意定程序(或民事法律行为程序)前者如拍卖程序和招标投标程序,法律作了严格规定,排斥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并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52.html -
了解详情
当前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法律适用的混乱现状予以解决。 二、现阶段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特征 在市场经济实行以前,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福利保障,民众对 主体资格是确定案件诉讼当事人的基础,也是案件当事人实施其诉权的前提。患方只有具备原告的资格符合起诉的条件才能向法院起诉。依据《民事诉讼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63.html -
了解详情
目前之所以不强求当事人采取书面形主要是基于以下理由:一是缺乏必要性,因为农村是一个乡土社会、熟人社会,虽没有正式的制度安排,但基于个体特征的熟悉就 认为就此问题单独规定特别的救济程序为妥[29],在具体制度设计方面,可以参考民事诉讼特别程序中有关选民资格案件的处理规定。 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土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47.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和提出的诉讼请求明示承认的,众所周知的事实和自然规律及定理,根据法律规定或 为当事人行为的纠纷,而不仅是一种内心的不满,其根本的特征在于其应受并且可受法律评价。 (二)、医疗行为举证责任的适用 医疗行为所引起的医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30.html -
了解详情
帮助法官减少职业所带来的风险。 从20世纪末,民事程序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关于民事诉讼模式,从职权主义到当事人主义模式的转变获得相当的成果。最高人民法院前 社区贤达人士、家族长辈等。这种邀请协助调解的方式与中国传统的教谕式调解特征息息相关,因为在某些情况下,由第三人按照法官的意图,运用情感、权威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180.html -
了解详情
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第96条规定: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再受理调解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 分矫制度是指, 社区矫正机构根据一定的标准, 将不同类型的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分类矫治的矫正方式和管理制度。参见连春亮1论社区矫正的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95.html -
了解详情
强烈的公正感,取得制度存在的合法性,进而获得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同和尊重。参与性特征同时表明,制度的确定性是理性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参与其间的人才拥有发言权,判断 除弹劾案外,都必须有陪审团出庭。在民事诉讼中,联邦宪法和许多州的宪法都规定有这项权利。选择陪审团审理是当事人的一项宪法权利。 2.陪审员来源广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815.html -
了解详情
而言,债务人A需要对债权人B承担违约责任。民法是私法,因而提倡私法自治,奉行当事人自愿原则。所以,将侵权行为的本质定位为债而非责任,不仅是民法自愿原则 从精神损害赔偿中分离出来,属于财产损失的范畴。因此,这部分赔偿可以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请求赔偿。 [15] 魏振瀛:《论债与责任的融合与分离兼论民法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0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