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豁免权,一种为相对豁免权。绝对豁免权是指为了特定的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需要,散布具有诽谤性的言论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绝对豁免权的情形包括:人大代表在人大 这些刑事诽谤条文主要是针对及其严重的恶意的诽谤。在美国法律中,诽谤大致属于民事诉讼范围,除了群谤及可能破坏治安的少数特定情形外,很少采刑罚制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28.html -
了解详情
数额应相当于请求保全的数额。这也是法院在实践中需要平衡双方当事人利益的一个方面。 财产保全在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中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其实践价值尤为显著 1991年版,第264页。 [14] 白绿铉、卞建林译:《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证据规则》,中国法制出社2000年版,第103页。 [15] 蒋吉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311.html -
了解详情
技术问题,什么是法律问题,在理解上并不一致,以致造成委托鉴定的事项差别很大。 笔者认为,是专业技术问题还是法律问题,关键是看这个问题是否需要利用专业 属于以欺诈、胁迫、利诱等不当方式取证的效力问题,应当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第六十八条“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81.html -
了解详情
(三)证明违法当事人是否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是法人违法就必须查清该法人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是自然人或个体户违法,也同样查清他们是否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四 的发生、发现和发展过程,明确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应当采起什么步骤和方法,到什么地方,向什么人去收集证据。2、做到收集证据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20.html -
了解详情
上取决于当事人的现实需要。这个过程充满了种种选择的可能,理性主体总是趋向选择一种最公正、最有效的司法程序。 不同于民事诉讼中诉讼请求对审判权的约束 按违法情况与法律规定对号入座作出判决,可以置原告的诉讼请求于不顾。另外,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5条规定:“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97.html -
了解详情
统一证据法》,认为现在条件已经成熟;第三种方案,主张三大诉讼各搞各的。有的学者已经搞了一个民事证据立法小组。究竟是统一搞还是单独搞?如果独立搞的话 规则。有的学者提出:“引诱、欺骗”的提法可以删除,实际上,引诱、欺骗也谈不到什么非法,从某种程度上讲,没有引诱和欺骗就没有有效的讯问。 ——有的学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html -
了解详情
内决定行使或放弃自己的某些权利。然而,法院预收诉讼费,并且规定中止诉讼时预收的诉讼费不予退还。这不仅抑制了和解的可能性,也加重了法院 习气的历史考证,可参见《明代徽州的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网址://www.clol.com.cn [19] 法律作用的发挥需要安定的环境,动荡多变的社会状况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9.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与协议管辖的法院不一致时的情况,如果二者是一致的,则不存在需要加以协调的问题。为了平衡债权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笔者认为,可以分两 。另参见前引[6],张卫平书,第120页。 [9] 参见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02页。 [10] 台湾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3828.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 大陆法系 分担规则 一、举证责任的概念和含义 举证责任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和无法证明时,要承担的责任2 专利侵权中举证责任的分担规则来确定商业秘密案件中被告的举证责任,的确是法官需要灵活掌握和以内心确信的。 比较美国和德国关于举证责任分担的规定可以看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8950.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的考察中,按照人民法院出版社编的《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全集(民事诉讼卷4)》的说明,对间接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关联性的审查,应当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内制作的文书。如民政部门制作的结婚证、离婚证,公安机关出具的户籍登记资料。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国家机关或具有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出具的文书都是公文书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48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