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刑法》第17条规定,单独实施故意杀人的,应负刑事责任,既参与绑架勒索又故意杀人,罪行更重,反而不负刑事责任,在逻辑上说不通。第三,按照《刑法》 处》,载《法律与监督》,1999年第3期。 ⒁参见高憬宏主编:《刑法刑事诉讼法适用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页。 作者: 吕华红...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13.html -
了解详情
,但由于不可抗力使得行为人失去了行为的可选择性,阻却了罪过,因而不是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7条、第18条、第19条规定了期待可能性的对象与期待 ,事实上无法期待被告人不顾丢失工作的危险而向雇主拒绝驾驭此马,故被告人不应负过失责任。蔡墩铭主编:《刑法总则论文集》,(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3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302.html -
了解详情
重的责任,这就是说,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有罪的责任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被告人不负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这一点却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三、刑事 。 (六)关于刑讯逼供的案件。我国法律明令禁止刑讯逼供,而且规定刑讯逼供者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时有发生,且取证难而处理难,致使一些警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22.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该款规定涉及的主要内容为防卫过当的界限问题 ,确定是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一般来说,对防卫过当致人轻伤的,依法不负刑事责任;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可按照过失重伤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333.html -
了解详情
,巴东县人民检察院在巴东县公安局移送审查起诉6天后,即向巴东县人民法院起诉,符合刑事诉讼法关于审查起诉期限的规定。 (3)法院审理程序合法 6月16日, 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据此规定,邓玉娇为了防卫自己的人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484.html -
了解详情
本题要件的外在特征时为什么不负刑事责任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说明形似犯罪实质上不是犯罪的事实情况和理由,从反面说明行为负刑事责任的根据,实质在于限制可 《犯罪构成论》,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370页。 3.储槐植:《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法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79-180页。 4.[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06.html -
了解详情
,既不影响犯罪故意的成立,也不影响既遂犯的成立。所以行为人仍应负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因为对象甲和对象乙在体现着相同的法益,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 某甲有过失,就认定为过失犯罪;如果某甲没有过失,则认定为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第二,行为方法认识错误。即行为人实施行为时对自己所采取的方法产生不正确认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90.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的客观方面看,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法律基础,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是 或者故意造成的,后果应完全由被害人自己承担,交通运输人员不构成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3、正确理解和适用自首的规定。刑法关于自首的规定是否适用交通肇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17.html -
了解详情
的分担责任才能达到法律实现公平正义的目的,原、被告都没有必要对全部案件事实负举证责任,而应予以适当的分担才能实现诉讼的公平。 原告仅对权利存在的要件事实 不能成立的诉讼后果。上文提到有的学者认为人民法院不负证明责任,这是控审职能分离强化公诉职能的需要。尤其是在刑事诉讼中如果人民法院收集了有罪证据,使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52.html -
了解详情
定,只要控方依法举证达到证明标准,法院依庭审程序即可定罪处刑,被告一方永远不负证明责任,达不到证明标准,案件只能按有利于被告处理。无罪推定原则充分地反映 把无罪判决变更为有罪判决,出于保护人权的考虑,一方面要限制在刑法规定的追究刑事责任的时效期内,另一方面考虑到证据的保存和证明能力,多数国家都是以无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