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9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1年4月20日由 款的规定,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第七条 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被告人所作的限制减刑决定,应当在判决书主文部分单独作为一项予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972.html -
了解详情
【发布日期】2011-04-25【生效日期】2011-05-01【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来源】人民法院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11〕8号)(2011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9次会议通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155.html -
了解详情
的适用,因而被判处死缓的罪犯鲜有被执行死刑的情形,下文将死缓归入实际的生刑考量。 所谓死刑过重,既表现为立法上死刑罪名过多,也表现为司法实践中死刑 了对老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规定;将坦白从宽的政策上升为法律;调整了死刑与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之间的刑罚结构,加大了对严重犯罪的惩处力度;调整了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976.html -
了解详情
比较的社会公众,可能都忽略了一个发生在多数保留死刑国家的事实实际执行死刑的数量呈现动态递减态势。这样,衡量死刑适用的标准也应是动态的、日趋严格的。 将宽缓化刑事政策进一步推进,带来的却是司法决策朝令夕改的负效应,以及公众对死刑适用标准无所适从的疑虑。对此间的利弊,云南省法院可能还是未做谨慎权衡。 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082.html -
了解详情
宣告得以实现。也就是说,刑罚的宣告并不意味着刑罚的惩罚功能得以实现。只有通过刑罚执行机关对犯罪人所受到的刑罚宣告具体加以实施,才能将刑罚的惩罚功能的内容 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罪犯,以及无期徒刑、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罪犯(包括这些罪犯中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刑罚的执行);法院负责执行死刑、罚金、没收财产。最初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732.html -
了解详情
,以期重构非理性因素在刑罚裁量中合理地位。 【关键词】非理性因素;激情犯罪;死刑裁量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所谓非理性因素是指情感或情绪一类的 一案件的判决超出被告人及其家属对审判结果的预期程度,比如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立即执行,都可能激发被告亲属对受害人一方的仇恨产生报复动机,甚至惹起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346.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现有的物力财力难以支撑将所有天生杀人犯予以终生监禁。因而死刑的适用对于中国来说不可避免。换言之,在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发生冲突且不可调和的 控制死刑适用的数量。同时,应规定人道的死刑行刑方式。一是规定对于即将被执行死刑的死刑犯,有与家属见面的权利,使死刑犯最后再感受一点亲情,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535.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限制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撤销限制减刑。 第四条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没有限制减刑的上诉案件,认为原判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应当限制减刑的 在第二审判决、裁定生效后,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没有限制减刑的案件,认为应当限制减刑的,不得以提高审级等方式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761.html -
了解详情
只要其在犯罪时未满18岁,便不得被判处死刑;对孕妇或新生婴儿的母亲、精神病患者不得执行死刑等等。中国刑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 下中国刑法的完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8}赵秉志.中国现阶段死刑制度改革论要{A}.当代刑事科学探索{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阮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453.html -
了解详情
限制假释适用;加重对严重的少年犯罪的处罚;对精神病认定采取从严政策;恢复执行死刑{5}。战后,日本犯罪率总体上上升并不明显,但是这并不否认某些类型犯罪 之条件,而且为刑罚之唯一原因,严重的杀人者理应被处死,因此,保留死刑就成为刑事古典学派绝对主义的当然选择。 [12]2005年犯罪率(3899.0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9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