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达成与履行而不再启动或中止对加害人的刑事追诉,加害人可避免侦查、起诉等进一步刑事程序对其造成 标签式影响,并可更加自然地实现再社会化。 3、刑事和解 或减轻刑事责任。但这种免责性有其严格的条件。刑事和解限定适用于轻微刑事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涉及的公共利益较小,如严格地按照刑法规定对定罪判刑会带来较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18.html -
了解详情
通常羁押就指拘留和逮捕。中国刑事诉讼是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的三阶段流水型程序。[vii]计算羁押率应排除被撤销案件的嫌疑人的羁押人数,同时应包括被 种情形:一、案情轻微。如一般犯罪中故意伤害案件适用较多,[xvi]而被告人一般被判刑罚不重。[xvii]二、未成年人犯罪;[xviii]三、因证据不足难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69.html -
了解详情
收集到充分的证据以致犯罪人逃脱处罚,这对于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显然非常不利;规定侦查机关采用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在审判过程中必须予以排除,这对于遏制警察采用 规定,在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犯罪、强奸犯罪、走私犯罪、集团犯罪以及证人、被害人是未成年人的案件时,可以根据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114.html -
了解详情
的划分只是相对的,一些肯定事实可以用否定用语来表达,反之亦然,如成年人和 非未成年人,虽然形式上看分属积极事实和消极事实,其实质含义却相同。那么此时, 》第43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158条规定法庭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72.html -
了解详情
取得的言辞证据不能作为定案证据,应予排除。 1、刑讯逼供和变相刑讯逼供在侦查工作实务中几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只是该种现象越来越隐蔽,难以取证,弱势一方的 程序。 1、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是我国当代刑事司法政策,缺乏程序保证的公正是最大的不公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对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957.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各种伤害,导致了社会不安定。此种案件产生执行难的原因何在,笔者在工作经验中,总结如下: 一.未成年人犯罪。由于未成年人犯罪时大多都是在校学习的学生,不 ,对执行难提前入手,注意审执结合。最高人民法院《解释》条90条规定,在侦查、预审、审查起诉阶段,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898.html -
了解详情
的原则,教育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六条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的行政案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七条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 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后可能逃跑的; (二)被处罚人还有其他违法犯罪嫌疑,正在被调查或者侦查的; (三)公安机关认为不宜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其他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034.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对象财产状况不明确 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赋予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财产状况的调查权,司法机关不会着手调查行为人财产状况。案件一旦移送法院,法官对被告人财产范围一无所知 执行可参照民事执行进行。因此,立法上也应明确除了特别规定外,财产刑执行可参照民事执行程序进行。 (二)司法部门密切配合 加强公、检、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737.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刑罚个别化原则,法院对被告人所科处的刑罚要考虑被告人的个体情况,特别是要考虑被告人犯罪的特殊原因、成长经历、社会环境、家庭情况、前科劣迹等诸多 调查报告制度。不过,在对未成年人案件的刑事审判中,很多地方的基层法院通过完善圆桌审判制度,已经开始将社会调查报告制度引入到少年司法程序之中。这使得少年法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818.html -
了解详情
从实体上作出收集的证据已经达到证明犯罪程度的判断,案件即予侦查终结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检察官认为案件可以进入刑事和解程序的重要前提,即是通过对案件 丧失。依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和司法现状,如果将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限定在未成年人犯罪和轻微刑事犯罪,再辅以国家对刑事被害人的经济补偿机制,建立起中国特色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