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证责任之抗辩。 [4]例如,被告人主张其行为是出于无知或错觉、精神错乱、自我防卫(正当杀人)、胁迫或紧急避险、受殴打配偶综合征、精神紧张辩护、执行法律、 的规定,而要求在被告人主张心神丧失及正当防卫时,检察官必须证明被告人的主张不存在。现今德国的检察官不仅要对构成要件该当性负举证责任外,而且还要对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482.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性的正当行为。其典型的例子是假想的防卫和假想的避险。 关于这种错误的性质,外国学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当把错误划分为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时,争论 归入社会危害性错误之中,符合其主要特征。此外,在刑事立法和理论体系上均把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当作犯罪构成论的反面问题。因此把这种错误与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88.html -
了解详情
罪证据支持,也可以不立即起诉,而缓予起诉。[10]在法国,受社会防卫思想的影响,刑事诉讼法典规定,预审法官要对被告人的人格、被告人的物质状况 严重损害他人健康、在激奋情况下严重伤害他人健康或者中等严重损害他人健康、超过正当防卫限度或者超过拘捕犯罪人所必需的方法而严重伤害他人健康或者中等严重损害他人健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43.html -
了解详情
之”的平等适用原则,根据近代刑法理论,明确了罪与非罪的界限,对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作了规定,明确了既遂与未遂、累犯与俱发等概念;确立了 使之复归社会为良民。因此,他认为刑事处分对于犯人是教育和改善,对于国家和社会是防卫现实社会和国民态度之再造(注:蔡枢衡:《刑法学》,独立出版社1947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6.html -
了解详情
时须进行三层次评价,即构成要件该当性是事实评价,用以为犯罪行为提供事实基础;违法性评价是法律评价,用以排除正当防卫等违法阻却事由;有责性是主观评价 ,则显然违背法律目的以及公众认识。而在社会责任论中,由于完全建立在社会防卫目的的前提之下,刑事责任完全取决于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这显然又与日益获得重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30.html -
了解详情
,难道罪犯在服刑期间被杀害会因为其不属于人民而不加以保护、正当防卫时因侵犯者不再是人民而可放纵防卫手段的无限性?此术语与刑法也是犯罪人的大宪章之理念发生了 不能正当地指向将来的行为。 在西方,相应适性切入点之选择,曾发生过激烈争议。如在美国,该当性论者要求刑罚适用准则应助于使判决适当地与犯罪的严重性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51.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构成体系,一是本体要件,包括犯罪意图和犯罪行为,二是抗辩事由,包括胁迫、防卫、警察圈套、未成年等要素;第三个就是前苏联和我国耦合式的犯罪构成体系,由 为犯罪时,必须进行三次评价:构成要件该当性为事实评价,为犯罪成立提供行为事实的基础;违法性是法律评价,排除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违法阻却事由;有责性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51.html -
了解详情
(2)1935年“新刑法”,仿欧陆刑法,据刑法起草委员会报告称新刑法“侧重于防卫社会主义”,广泛“参酌了最近外国立法例,如一九三二年波兰刑法,一 法律[59],如最高法院1930年上字第364、1174号判例对旧刑法第36条“正当防卫”的要件的解释说明[60],便是解释法律的显例。又如1944年大理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50.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过程中,作为程序操作者的征税机关和作为程序参与者的纳税人都需要投入成本,只有当这些成本小于通过权利的行使而产生的利益,程序和相应的程序性权利才能得到正当化 和法律进行反驳、辩解的权利。陈述申辩权相当于法国的防卫权,[23]是纳税人在税收程序中不可缺少的正当防卫权,它作为与征税权相对应的抗辩权,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499.html -
了解详情
对持死刑废止论的学者们认为,其理论依据:(1)死刑并不是对生命侵害的正当防卫,而是国家的有计划杀人。他们认为虽然杀人者已对他人生命造成侵害,但事后国家再对 的人道对象应该是指对犯罪人以外的社会成员的人道。这是由于刑罚是社会自身的防卫手段,其保护对象是作为社会全体成员之多数的普通人,而不是危害社会权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