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意味着本文的文献材料仅限于中国。 一、民事诉讼过程的行为特征 民事诉讼的外观表现为一个行为(活动)中心的过程,如当事人起诉、应诉、提供证据、辩论、质证等行为, 冲突。本证与反证是按照证据与证明责任的关系进行的分类。本证是指对待证事实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提出的、用于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反证则是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342.html -
了解详情
迁入或迁出的人是否有承包土地的权利,发包人和该当事人各执一词而产生的纠纷。如何对该种纠纷的当事人进行救济法律上并无明确规定,明显存在法上的 ,我们认为就此问题单独规定特别的救济程序为妥[29],在具体制度设计方面,可以参考民事诉讼特别程序中有关选民资格案件的处理规定。 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土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416.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贯彻落实为口头辩论审理样式有序进行提供内在保障民事诉讼的外在进程及法院与当事人在该进程中的行为,通常须有一定的法律原则来确定。{11}60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我国民事诉讼审理程序无法彰显有序性的外在特征如前文所述,我国民事诉讼在法律体征和制度安排上均与大陆法系更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36.html -
了解详情
五、诉讼中对责任认定的审查方式及评价 1、推定责任认定合法有效,并直接采信为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对当事人提出的责任认定异议问题置之不理,均认定其效力, 的法制国家,警察权力的滥用是人治社会的典型特征,将警察权力限制到适当的程度,是实现法制的必要前提。在民事诉讼中对责任认定进行附带司法审查,可以起到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287.html -
了解详情
受到了后者的重要影响。如持除斥期间观点的学者同时阐述了诉讼时效援引的职权主义特征:无论当事人是否了解时效的规定或是否提出时效抗辩,司法机关均应依 2004年7月攻读民商法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吉林大学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民法学。 【注释】 [1]《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852.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也旨在通过当事人的陈述、诉讼证明探明背后的案件事实,当然这样的案件事实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绝对清晰的。案件事实的发现或者探明在民事诉讼中就 标准,对程序事实的证明采稀明或者疏明。邵明:刍议民事诉讼证明的分类及适用,《人民法院报》,2005年3月21日。 [8] Entscherdungen des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00.html -
了解详情
以纠纷存在为前提,也体现不出交涉性的特征。 因此,登记应是一种准行政行为和证明行为。关于行政行为分类的理论,虽面临一系列的批评,准行政 可以直接予以更正;如果登记权利人不同意,登记机构可以中止更正登记程序,通知当事人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争议。 (三)科学选择摒弃旧有模式 正如前述,行政诉讼的功能无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875.html -
了解详情
成立、生效要件的规定在行政法中的适用。在行政法的合同(即行政合同)中,一方当事人必定为行政主体,而行政主体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具有行政优益权 此时的不当得利请求权,不是公法上的权利,而是民法上的权利,行政相对人应以民事诉讼请求返还。如行政主体无法律理由而多收纳税人的税费,这时行政主体的行为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814.html -
了解详情
做到司法公正。中立是现代司法的本质特征。现代司法就是法院以国家的名义,通过对公诉人与被告人之间的争端或者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争执,进行居中裁判实施法律的活动 1975年修改的新民事诉讼法典,关于当事人提出证明及法院审查证据的规则就有二百条。我国民诉法证据规定只有十二条,而且主要是证据分类。 下面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236.html -
了解详情
和共同根基都在于由国家机关解决纠纷。2.从司法具体分类的角度考量在我国,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并称为三大诉讼,是国家诉讼制度的基本形式。民事 名言同样也适用于中国。根据刑事诉讼法及检察官法等法律的规定,检察官在行使职权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对有利和不利于诉讼当事人的情形一并加以注意,并忠于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7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