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碍、权利消灭和权利受制规范的事实要件承担证明责任。[1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2条也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 ,我国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并未采纳过错推定,因此,该要件原则上应当由专利权人举证证明。但是,由于作为专利权对象的发明等,多为技术信息,专利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946.html -
了解详情
职权主义仅仅是一种补充。处分权主义和辩论主义体现了现代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精神,只要这两种原则真正受到了尊重,法官操纵审判是很困难的。至于一定范围 制度的适用范围问题。于2002年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法官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作出了明确的限定。其对法官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范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27.html -
了解详情
和长远发展?我国民事诉讼原则和程序如何改造才能够适应证据认定的实际需要?这都是我们在讨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时需要作出正面回答的问题。 与举证和质证相比, 自由心证的基本素质。当前,不少法官对于审判方式改革抱有抵触情绪,[2]对民事案件作行政化处理的习惯性作法并没有因为审判方式改革的推进而得到根除,重实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268.html -
了解详情
诚信的要求(ex fide bona)来审查被告是否负有责任。这意味着,在诚信诉讼中可以向审判员提出任何涉及诚信的请求,而不必采用抗辩等方式。[12]诚信 就该事实的不存在负举证责任。[45]由此可见,诚信原则在对举证责任的分担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此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827.html -
了解详情
准备证据的经济上的资力(注1)。现代民法引入了严格责任等新的归责原则。 举证责任倒置是严格责任实现的途径和方式。在侵权法中,严格责任虽然严格,但 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 李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许蔚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97.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制度的内容也属寥寥。但在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共计83条,在2002年又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 关联性,且能起到证明的作用;第四,证据裁判原则有严格的程序规范,强调定案的证据经过庭审过程中控辩双方的举证、质证,由法官最终决定是否采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90.html -
了解详情
权的涵义、内容和性质 民事诉讼是对案件事实进行证明的过程。根据证据进行审判是近代司法制度的根本原则。所以,无法为所主张的权利举证,该权利实际上就 规定过于笼统、概括而不宜操作。我国应当引入文书提出义务制度。 (三)完善当事人收集证据的保障措施 1.建立审前会议制度。审前会议是准备程序法官对案件进行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96.html -
了解详情
以证据证明其为事实,而使法院得有心证者,该事项即为证据标的。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是诉讼证明活动中的首要环节,只有先解决了证明对象的问题,诉讼 过错致害责任。另外,一方当事人提出的抗辩意见认为另一方提出的诉讼请求已过诉讼时效,根据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另一方当事人有责任证实自己主张的权利在法律保护期限之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54.html -
了解详情
等等方面均存有大量差异,采用原则与例外条款的配置模式难以处理。尤其是,在同一个法律文本中,究竟以刑事诉讼证据为主线还是以民事诉讼证据为主线加以规范,不容易 的反向作用和能动效应。比如,证据法可能会授权在特殊情形下,裁判者能够改变法定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而在具体情形下作出特殊的处置,以防止出现恶法亦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11.html -
了解详情
疑难案件庭前交换证据制度,完善人民法院收集证据制度,进一步规范当事人举证、质证活动。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6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同意质证的除外。从其规定的基本精神看,对逾期提交的证据原则上是予以的排除,即否定其在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的效力。但这个精神与我国现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1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