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物权体系的具体立法设计 . 「注释」 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5—56页。 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 有机结合的复杂体系。参见李惠国主编:《重写现代性——当代西方学术话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页。 [美]享利·梅里曼著,顾卫东等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17.html -
了解详情
:前引,第48-52页(6)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63页(7)肖厚国:同上,第57页(8)梁 厚国:同上,第58页(20)王泽鉴:《民法物权用益物权占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4、165页(21)孟勤国:同上(22)王泽鉴:同上,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73.html -
了解详情
/default.asp?id=15327[25]张文显:《法律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6页。[26]张新宝教授也持类似的看法,他 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条文、说明、理由与参考立法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页。[59]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71.html -
了解详情
: 〔l〕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776. 〔2〕王利明。抵押权的若干问题研究[A].民商法研究(第 ,1998,522. 〔6〕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75. 〔7〕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MI.北京:中国政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18.html -
了解详情
剥夺。”(注:王利明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224页。) 众所周知,财产的价值在于利用。财产权人并非只是为了 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条文、说明、理由与参考立法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06页;王利明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49.html -
了解详情
慧星等:《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条文、说明、理由与参考立法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12页。 [3] 参见徐国栋主编:《绿色民法典草案》 ,无必要单独设节规定。 [16] 参见刘保玉:《物权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43页。 [17] 根据物权法原理并综合各专家建议稿之所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791.html -
了解详情
第363条〖质权的设定和质押合同的生效〗第4款及第363条[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3月版,第611页、612页、705页、707页。 [7] ,将物权变动作为债权合同直接发生的效力。”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183页。 [9]梁慧星主持:《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43.html -
了解详情
早设立于法国。[9]参见张庆福主编:《宪法学基本理论》(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888~910页。[10]关于亚洲国家的宪法和宪治, 该法的中文译本,参见刘兆兴:《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总论》之“附录”,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1版。[13]由行政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司法行政”,以美国最为典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2.html -
了解详情
》本,中华书局1954年版。[11]参见陈科华:《儒家中庸之道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3页。[12]万俊人:《寻求普世伦理》,商务 文化合作宣言》第一条,转引自:周勇《少数人权利的法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4—35页。[17]徐显明主编:《法理学教程》,中国政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42.html -
了解详情
。[④][日]杉原泰雄:《宪法的历史-比较宪法学新论》,吕昶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22页。[⑤]谢鹏程:《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国 ,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580页。[⑧]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7页。[⑨][美]达尔:《论民主》,李柏光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03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