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中,再次确认了预决事实属于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的事实范围,但同时也规定了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我国对预 了无罪判决。被害人随后提起了民事侵权诉讼,法官经过审理,根据高度盖然性占优势的民事证明标准认定侵权行为成立,裁决被告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如果按照现行立法的规定,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82.html -
了解详情
inference的含义是根据事实或者推理达致一种主张 [10];assumption的含义是在有证明之前认可某事是真实的 [11]。此外,人们在用英语解释推定和上述语词 类侵权行为人本来就不该承担证明责任。笔者发现,当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的讨论实际上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层面的界定标准也是最为重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754.html -
了解详情
原告,具有诽谤原告的含义。 12]大多数情况下,原告无须像美国诽谤诉讼的原告一样证明诽谤已经造成实际损害(口头诽谤除外),这种损害仅仅依靠推测即可以成立。 13] 但言论的基础事实必须真实、正确,而且必须由被告负举证责任。对于言论真实性的证明标准,英国现有的诽谤法规定:在诽谤言论中包含两个或两个对原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257.html -
了解详情
的运行原理,而不受刑事公诉程序的束缚和限制,如在证据能力、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等各种证据规则上遵从民事诉讼的准则。即便在刑事公诉程序无法启动、 ,法院为避免空判现象,普遍根据被告人的赔偿能力来确定是否赔偿以及赔偿的标准。(28)仅仅根据被告人是否具有赔偿能力来决定是否支持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请求,或者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90.html -
了解详情
权的问题,司法界的主流观点是仿照美国国会颁布的联邦量刑指南,制定旨在规范量刑标准的统一规则。这被视为解决不同法院之间量刑不均衡问题、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 为证明责任的分配设定了理论前提,对定罪所需要达到的最高证明标准提供了理论支持;程序正义是一系列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诸如口供自愿法则、沉默权规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818.html -
了解详情
,还受制于宪政对人的保护,当事人陈述因此势必不可能具有与客观真实证明标准下同等之证据价值。 2001 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辩解作为证据发现之线索使用,对当事人辩解之内容要求当事人进一步提供有关证据加以证明,否则不予认定。这样,当事人辩解之原本的证据意义实际已经转换成为了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98.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真实、法律真实和新闻真实三者之间,应当彻底放弃以客观真实作为媒体的证明标准,由于及时、迅捷是新闻的生命,媒体不可能花几个月的时间 表现出来的。(1)损害和诽谤,由于诽谤是永久性的,原告不需要证明具体损害(specific damage),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推定一般损害(general damage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777.html -
了解详情
以普通注意所得到的印象作为选购的基础,故应当以一般购买人的注意力作为认定标准。 [4]( p.239-240) 竞争法所保护的竞争,可泛指竞争环境。良好的 标准,其中之一是消费者标准客体。由消法保护消费者主体到竞争法保护消费者客体(竞合情况下也体现为主体),完成了消费者身份的转换,证明了竞争法保护竞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159.html -
了解详情
与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相关性的证据材料;法院也可以依职权调取或者告知被告收集证明申请人与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相关性的证据材料。 可见,申请人与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相关性 诉讼中确认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主体以及确认的标准。 [23]笔者认为确认危及三安全一稳定的主体应限定为保密部门。之所以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009.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的运用做一宏观上的把握,分析了如何运用证明对象、证明责任、免证规则、举证时限、证据规则、证明标准等一系列具体证据制度,实现诉讼目的。【关键词】 ,本方应立即予以拒绝。 5运用证据规则,排除对方不适格证据 司法活动中的证明,是运用证据资料按照思维逻辑判断某种事实真相的过程。为防止主观臆断,保证判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0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