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及时了解和固定见证人拒绝在侦查笔录上签名或盖章的原因,以备将来向法庭举证,在遇到见证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情形时,侦查人员应当当场询问见证人不愿在 行为的内容、过程和结果的人员。2.下列人员不得作为见证人:(1)未成年人。(2)刑事诉讼的参加人、他们的近亲属和亲属。(3)依照联邦法律享有进行侦缉活动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810.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而且包括与案件事实相关的法律。司法认知是法院从公权的角度对诉讼一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一种功能性救济,其需证明的对象本身具有客观性、公知、公认性 法院有权认定某种事实为众所周知的不需要予以证明,由法院在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或民事判决中所作出的有关法律事实和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结论,对于解决有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699.html -
了解详情
的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的方式来达到私权救济的目的。因而不同于环境行政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侧重于保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立法目的。 (二)环境民事责任的 中明确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之所以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中采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63.html -
了解详情
刑、民并重的思想,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充分保护被害人的民事权利,使刑事诉讼的进行能够促进赔偿问题的解决。在两种诉讼的合并审理中,既提高审判 过程中,忽略民事部分应有的法庭调查、辩论和当事人最后的陈述;民事部分证据的举证、质证和认证不规范,被告人的民事权利受到限制和剥夺,表现为被告人因人身自由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72.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随时提出。这种观点的产生源于对客观真实的过度追求。传统理论认为,我国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实行的是同样的证明标准,即都要求达到确实、充分,所谓确实是对 民事诉讼证据提出时限问题上的第二种观点:应建立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或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009.html -
了解详情
化。例如,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告人对犯罪事实的自认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争议事实(证明对象)的范围,同时减轻了控方的举证责任,在保证司法 赋予证明以新的含义,那就是合意证明。 【作者简介】 宋志军,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博士后。 【注释】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普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90.html -
了解详情
,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决定的民事责任形式一般为金钱赔偿或补偿。而刑事诉讼的职能是打击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刑事诉讼中,而应具体分析。曾有学者将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规则照搬到刑事诉讼,其规则是:一方在当庭举证并经过双方质证,均表示可以认同的证据,法官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03.html -
了解详情
攻击本方证人。[1] 第三,刑事被告人对质权的行使还包括了强制要求不利证人出庭的权利。众所周知,在无罪推定以及举证责任的保护下,被告防御更简单 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增加了通过视频技术作证保护证人的规定,[15]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刑事诉讼程序条例》也规定法官有权决定对弱势证人使用视频技术作证。这种作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18.html -
了解详情
的证明责任,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参见雷万来等:再论票据诉讼之举证责任,载台湾民事诉讼法研究基金会编:《民事诉讼法之研讨》(七),1998年印行,第 的证明责任理论相冲突。可以说,查明案件事实是一种行政性的调查权力,例如,刑事诉讼中负有侦查、起诉职能的机关拥有这种权力。 [16]例如,在Winans v.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26.html -
了解详情
,但达不到排除合理怀疑或者确定无疑,在刑事诉讼中就无法认定事实A的成立,事实A的主张者就要承担不利责任;但在民事诉讼中则可以认定事实A的成立,事实A 包括为方便法官认定事实活动而订立的契约,也包括事实不能证明时变更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的举证责任契约,有学者将前者称为狭义上的证据契约。狭义证据契约的典型例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9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