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程序建构的价值理念在于保障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尽管多年来的审判实践证明,这一程序的立法规定,对纠正确有错误的裁判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 和诉讼权利平等的基本原则,违背了当事人平等对抗的民事诉讼基本原理。 鉴于上述分析,建议取消法院公权利启动再审程序的规定与做法,严格遵守审者不诉的基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976.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法释〔2001〕33号 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根据 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 第六十四条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825.html -
了解详情
中还没有明确的释明权概念,仅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 、释明权的行使时间和内容 法官释明权的行使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始终,自立案、审判至执行,各诉讼阶段法官行使释明权的要求和内容均有所不同,以下作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837.html -
了解详情
的平台,是社会信用缺失最集中、最丰富的领域。笔者结合自身从事审判的多年实践,总结社会信用缺失在民事诉讼中的各种具体表现,分析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纠纷真实存在的,以妨害民事诉讼论。可以责令其具结悔过,或采取罚款、拘留措施,情节严重构成伪证的,以伪证罪进入司法程序。(2)虚假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697.html -
了解详情
附带民事诉讼的模式问题。实践中同案犯先后到案之情形十分普遍,而审判实务对该情形下的附带民事诉讼做法各异,甚至于混乱。因此,探求该情形下科学合理的诉讼模式 有可能要通过公告送达等程序而拖延诉讼,影响原告人的利益。因此,同案犯先后到案之情形,无论是进行附带民事诉讼,还是单纯的民事诉讼,均不宜采用固有的必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682.html -
了解详情
前提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未实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才应当告知其向有关行政部门解决。在审判实践中,有的人认为因当事人未实际耕种土地 予以纠正,但对实体内容承包合同无权进行审查。进入行政诉讼程序法院也应告之当事人先行通过民事诉讼确定土地承包合同的效力,因此应当通过先民事后行政的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226.html -
了解详情
替代性纠纷解决(ADR)的可能。[1]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入,对我国审前程序进行重新探讨已进入紧迫性阶段。来源于司法层面、现实层面等多方面的压力,已 之建构[J].审判与法,2001,2-16. [2] 陈刚:《两大法系的法院作用论》,载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程序改革热点问题研究》,中国检察院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83.html -
了解详情
设计,也没有程序绝对优先的社会心理基础,所以,不应当选择盖然性占优势作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高度盖然性标准是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在司法审判上的一 云,证据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18。 [2]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M],法律出版社,414。 [3][德]汉斯普维庭.现代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13.html -
了解详情
,原、被告双方的权利、义务及法院在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程序和法律应用作了原则性规定。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已历时二十余年,上述规定与当前社会发展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判决确定被告应给付原告的赔偿款基本无法兑现。 在审判实施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解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及困难: 1、立法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53.html -
了解详情
强化了打了不罚,罚了不打的错误观念。如果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彻底分开,分别由不同的审判组织按不同的程序处理,则必将避免上述现象的重演。 最后,有利于民事 ,由当事人自主选择。当事人一旦作出选择,则原则上不得反悔,案件应按其选定的程序进行。 (二)扩大请求赔偿损失的范围。当事人不仅可以就人身伤害或财产被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