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诉制度,有利于保障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监督权的实施。《民事诉讼法(试行)》虽将检察监督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来规定,但由于缺乏程序方面的具体规定 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与作为国家法律 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的相互制约关系。 四、民事抗诉案件的审理 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哪 一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哪一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11.html -
了解详情
精神。民法理念是民法意识的升华和系统化;是民法精神的伸展和扩大化;是民法原则的结晶和抽象化。笔者认为,现代民法理念应包括主体理念、平等理念、自由理念 公益无直接关系的诉讼契约视为诉讼不容许的行为而加以排斥。[14]比如,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协议管辖、委托执行、破产和解、执行和解等制度,其实就是典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06.html -
了解详情
[14]这一分配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反映了各国诉讼中法官适用法律的真实场景,为各国的民事诉讼制度明示或默示地认同。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 作出规定,因铁路行车事故及其他铁路运营事故造成人身伤亡,铁路企业应予赔偿是原则,因不可抗力和受害人自身原因造成伤亡不予赔偿是例外,铁路企业请求法院适用例外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019.html -
了解详情
,操作性不强。2007年新的《民事诉讼法》修订后,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程序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这就使检察监督的原则落实到了程序上,改变了长期以来 因此,任何权力,包括审判权,不接受监督都是不行的。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也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919.html -
了解详情
协调其他国家机构积极配合。而司法统一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司法改革缺乏宏观性和全局性时,不但民事司法改革的深度受到制约,而且亦会损害司法权威性。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 【注释】 [1]邵明:《论民事诉讼证据裁判原则》,载《清华法学》2009年第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54.html -
了解详情
说述评 在国外,理论上一致认为诉讼和解有终结诉讼的效果和执行力,实务上也基本认可诉讼和解生效后与判决具有同样的效力。但对诉讼和解是否有既判力则有 。可见,法院调解与判决具有同样的效力。第三,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80条的规定,当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违反自愿原则和内容违反法律规定时,只能与错误判决的救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57.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对诉讼机制进行了全局性技术调整,由此构成案件管理的法理基础。 1.整体性原则(whole)。面对着现代社会中权利救济大众化趋势的要求,缺少成本意识的诉讼 的争点整理模式。我国台湾地区2000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采行争点集中审理主义。立法者的基本目标是:提升纷争解决之迅速性、经济性;提高纷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182.html -
了解详情
的两大修法问题:一是全面修订还是部分修订,二是执行程序单独立法还是仍然放在民事诉讼法中进行完善。而立法机关作出决断的依据,既包括各立法项目的轻重缓急、立法的 行为。其三,强制执行还应遵循比例原则,尊重和保护当事人的人格尊严、自由,不得侵犯债务人的住宅权,对财产所有权这一基本人权的保护则禁止法官贱价处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023.html -
了解详情
相冲突并可能会使这一基本原则消弭于无形。[2]现行《宪法》第123条和第126条是《民事诉讼法》第6条第1款的制定根据。 过程中要依次经历不满(Grievance)、要求(Claim)、纠纷(dispute)、民事法律纠纷(Civil legal dispute)四个阶段。并不是产生的每一个不满都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13.html -
了解详情
,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过多沿袭了《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的规定。《行政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的标准,关于地域管辖一般标准的规定,关于不动产 司法救济的权利,从而在本质上破坏了当事人取得法律救济的时间机会应当一致的基本的法治原则。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复议申请期限明显短于起诉期限,在复议前置的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