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把时间都花在一个纠纷上。法官尽力去认识争议事实的真相并不符合民事诉讼程序本身的规律。关于这一点,学术界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文不再 证明得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利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第二个层次利用案件事实和法律证明诉讼主张。 民事诉讼中存在利益相互冲突的双方。原告的思维很明显符合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87.html -
了解详情
新规定扩大了审理前会议的职能,加强了法院对审前准备阶段的管理,并规定了具体措施。 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民事诉讼模式的演变来看,无论他们属于大陆法系或是属于英 ,刘春梅:试论协同型民事诉讼模式的建立的增加。这就要求法官加强对程序的管理和对当事人行为的约束。 第二,建立协同型诉讼模式有利于提升裁判质量,维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419.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权的第三人是否有举证责任,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举证责任倒置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但在有些情况下,举证责任要由 异议由调查取证者出庭质证,避免出现合议庭成员或独任审判员自己审自己的尴尬局面。 第四、调查收集证据的程序。对于当事人申请法院取证的,当事人应提交关于请求法院查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016.html -
了解详情
,这标志着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我国民事诉讼中正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证据排除既有实体问题,又有程序问题。实体问题要解决什么是非法证据, 而他人的合法权益因取证受到损害,一般又都是由违法取证造成的。所以,采用第二种方案,实际上与采用第一种方案并无区别。另一方面,当事人收集证据是行使诉讼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63.html -
了解详情
发展相对较晚,行政诉讼的发展初期主要适用于民事诉讼程序。如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是从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第3条第二款的规定开始确定的(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 ,普通程序审限为6个月,经院长和中院两次批准最长可审18个月,行政诉讼虽然全部是合议制,但一审期限只有3个月,需要延期必须到高院批准,中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28.html -
了解详情
。 对于上诉判决作出后,当事人有很短的时间要求重新审理,但很少用。可以第二次上诉。不服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作出的判决可以向联邦最高法院提出此类请求;不服州 联邦系统法院和州系统法院,实行三级三审终审。本专题大多以联邦民事诉讼为基础做介绍。 美国没有再审程序。在制度和功能上类似。 (六) 判决的修改。《联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429.html -
了解详情
在民事诉讼进行中对有关诉讼程序问题所作的判定。民事裁定的适用范围较广,在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特别程序、执行程序中均可作出, 原因,是因为当事人申请再审、抗诉、上级法院指令再审或是本院决定再审,在引述相应的民事诉讼法条文后,即裁定中止原生效裁判的执行,由人民法院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838.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交由某国法院审理的管辖权制度[2]。协议管辖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具体体现。 协议管辖起源于罗马法中的有关规定,但协议管辖作为国际 要件:第一,涉外协议管辖的案件必须是涉外合同纠纷和涉外财产权益纠纷。第二,涉外协议管辖只限于第一审法院。第三,涉外协议管辖的协议须呈书面形式。如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95.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进行辩论;当事人可以通过言辞或书面形式进行辩论;当事人的辩论权贯穿于民事诉讼程序的全过程。这种权利配置的不足之处,就是对法院的审判权缺少约束力。法院 ,并提供证据加以说明;法院则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和证据进行核实和加以认定。第二,可以避免法院在认定事实方面或调查取证方面,对当事人造成审判突袭,压缩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98.html -
了解详情
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已于2001年12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 (二)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8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