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过登记的买回权直接对抗第三人。不仅如此,即使第三人为担保物权人,经过登记的买回权仍然得以对抗之;此似乎不符合限定物权优先于所有权之原则,但是作为 制度相当发达完善,但是若干主要民法法系国家依然保留之。日本法关于不动产质的规定与债法中关于买回制度的规定,在内容上基本重复;依日本学者之考察,这两者确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51.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应当认可抵押权人享有排除妨害请求权;否定说认为,抵押权人 因没有干涉抵押不动产的占有关系的余地,所以,第三人只是不法占有,还不能说构成 对抵押权的 多的纠纷与争议。所以,笔者认为,我 国物权法应采取德国民法典的立法模式,即在“所有权”一章中详尽的规定三类物权请 求权,其他物权人能否享有物权请求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30.html -
了解详情
条第1项规定,“所处分的不动产登记,须依不动产所有人的书面声明作成”。书面声明即登记承诺,是不动产所有人同意移转不动产所有权而作的同意登记的书面意思表示 ,朱柏松校,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版)。此条实际上是关于权利瑕疵担保制度的规定。 [24]隋彭生:《买卖合同法》,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42.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地上权的法律特征,应将地上权制度做为一种物权在民法中做系统的规定。(注:钱明星著:《物权法原理》,第293—295页。杨立新、尹艳合撰:《 个担保物权存在时,以成立先后定其效力。4.物权变动之公示原则,不动产物权之得丧变更,非经登记不生效力。5.物权行为采无因性,独立于债权行为之外,债权行为无效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16.html -
了解详情
条的规定失去了法律效力,进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也不再有适用的空间[9]。并且,《物权法》关于权利人放弃债务人提供的抵押和质押等担保时其他担保人将在其放弃的 使担保物权归于无效或不成立的现象。例如,当事人以不动产订立抵押合同的,应当在有关部门办理登记,未经该程序的,有关主张抵押权的诉讼请求是不能得到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8134.html -
了解详情
及时登记有关事项;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的有关情况需要进一步证明的,登记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必要时可以实地查看。 第二百 先后确定清偿顺序。 第四百一十六条动产抵押担保的主债权是抵押物的价款,标的物交付后十日内办理抵押登记的,该抵押权人优先于抵押物买受人的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8060.html -
了解详情
易导致交易行为及裁判行为的困惑《;物权法》关于“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规定,未能表达“业主权”的内在机理,其不当之处显而易见;此外《,物权法》对社会生活条件 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本条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8214.html -
了解详情
中没有关于浮动抵押的规定,但是根据第三十四条,可以看出抵押物可以是动产,也可以是不动产,这就为我国建立浮动抵押制度保留了可能性。2007年的《物权法》明确 的担保功能,不利于企业的融资。第三,对动产浮动抵押的内容规定的不足。缺乏关于设立程序、公开登记、实现程序的规定;对抵押权人保护力度不够;对导致动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106.html -
了解详情
登记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都明确规定了双方申请原则。[1]各地关于不动产登记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有关的实施细则基本上都重复了双方申请原则,或者对 表示为之,也可以通过一方当事人提出登记申请,另一方表示同意(承诺)登记的形式达成。参见陈华彬:《外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0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3727.html -
了解详情
共同的意思表示为基础进行的物权变动。根据我国《物权法》第 9条和第 23 条的规定,此类物权变动必须遵循物权公示原则,未经登记或交付,不发生物权变动 条规定: 动产拍卖成交或者抵债后,其所有权自该动产交付时起转移给买受人或者承受人。不动产、有登记的特定动产或者其他财产权拍卖成交或者抵债后,该不动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83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