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固有法。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一物一权原则, 二是公示公信原则。这两个原则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相互促进效应, 使得物权人的权益 这种管理制度, 可以推动拾得人上交拾得物的积极性。 2. 对拾得人报酬标准进行明确 虽然物权法对于拾得人报酬请求权予以确认, 但具体该给多少报酬, 以什么规则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8464.html -
了解详情
形成的基本共识。总分结构是德国潘德克吞体系最为突出的特征,“总则编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各分编;各分编在总则编的基础 人格权法编作为主体人格权行使选择的赋权规范。人格权法的功能最为突出的即为权利确认,从正面确认人格权的具体类型以及各项人格权的基本权能。人格权必须经由法律确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5206.html -
了解详情
受到损害的证据吗? 【举证指导】 离婚损害赔偿的本质也是属于一种侵权行为损害赔偿,所以要遵守侵权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即有损害才有赔偿,所以,在离婚的 物权关系来说,其并不能作为确定物权的唯一依据。 主要根据以下几方面的证据: (1)房屋的权属证书。房屋属于不动产,其所有权取得的时间是以登记为准,而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2614.html -
了解详情
遵循蜡封形式,一项允诺方可以被执行。当契约自由原则成为合同法中占据支配地位的基本原则的时候,绝对的形式主义遭到了质疑和批判。蜡封形式对合同强制力所具有的 执行的权利,即请求权,或者抗辩权;[36]而大陆法系信赖法则为当事人创设物权。日本学者喜多了祐先生以实例论证这一差别。但是,随着信赖法则在更广泛领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6544.html -
了解详情
理性方式洞见现实的基本要素。[3]如面对自然法各有其所有,各偿其所负原则,[4]任何心智健全者都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都会欣然接受。以传统物权为例, 有形之间没有对应关系,使得确定赔偿额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民事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是财产赔偿,即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只能以财产方式赔偿,不能用其他任何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384.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任意性。至于所有权等权利,就其性质而言,属于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s),制定法不过是予以确认而已,若以之为授权(赋权)规范,所表现的 它虽然在逻辑上清晰填密,却将置宪政国家的基本原则于不顾,无论如何是不可接受的。[61] 不仅如此,借助法律规范的层级构造,凯尔森还旨在构建一元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991.html -
了解详情
连结因素的简单累加,法律关系的不同要素对于确定立法管辖权分配的影响是不同的,如在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中,物之所在地是首要的属地化因素,但在涉及该物的 上应从我国实际出发,以例外条款作为实现最密切联系原则矫正功能的方式,作为我国法律涉外案件法律选择的基本原则。无论作为指导原则或是具体规则,最密切联系原则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027.html -
了解详情
涉及民事权益争议;另一个不涉及民事权益争议;同时,前者的诉讼目的在于请求法院解决争议,后者的诉讼目的却是请求法院确认某项事实或某项权利。这两种案件中, 呈己见。 (一)关于《民事非讼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非讼程序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非讼程序制度的基本规则,不仅对于《民事非讼程序法》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78.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的效力和解释、代理中的表见代理制度、取得时效及消灭时效制度、物权的公示和公信原则以及从缔约到契约解除的每一个环节;在侵权行为法中,也可以找到信赖保护的规定,如对欺诈行为所致损害的救济。第三,这一原则是私法的基本原则,不仅存在于民法中,而且更为普遍地渗透到商法原则到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53.html -
了解详情
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法,但罗马法并没有将意思自治原则提到民法特别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高度来看待,换言之,罗马法虽然孕育了意思自治思想和精神,但 违背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意思自治对仲裁制度提出了下列具体的要求: 1.仲裁法应当确认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基本原则的限度内有为自己设定仲裁方式、从事程序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