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哪些道德应被上升为法律原则和规则呢?康德在分析道德形而上学时指出,“仅仅涉及外部行为的合法性,就称为法律的(Juridial)法则,如果作为法则 5)。[14][美]道格拉斯?G?拜尔等著,严旭阳译.法律的博弈分析[M[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05.[16]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79.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哪些道德应被上升为法律原则和规则呢?康德在分析道德形而上学时指出,“仅仅涉及外部行为的合法性,就称为法律的(Juridial)法则,如果作为法则,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199。[35][美]波斯纳著,苏力译,法与经济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124。[36][美]约翰克维根著,朱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66.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哪些道德应被上升为法律原则和规则呢?康德在分析道德形而上学时指出,“仅仅涉及外部行为的合法性,就称为法律的(Juridial)法则,如果作为法则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199。[35][美]波斯纳著,苏力译,法与经济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124。[36][美]约翰克维根著,朱舟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62.html -
了解详情
思想或意志以普遍有效的规律所做的对外表示(Expression),格外指某种法定行为依法律规定之固定形式(例如遗嘱)。第二种意义上的型式的中文语词是 第71页。[83]同[17],第287页。[84]参见拙文《法律关系的概念分析》,第69页。[85]同[17],第292-293页。[86]我国的《矿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56.html -
了解详情
则作为判断标准”[7](P15-16)这样考察不当得利的任务就落到了分析取得利益的行为有无基础的法律关系上。以给付不当得利为例,考察正当性与否 [M],法律出版社,1995。[4]沈达明,梁仁洁,德意志法上的法律行为[M].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2。[5][日]北川善太郎,日本民法体系[M].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92.html -
了解详情
与表述吗?一、交付是一个真正的契约?萨维尼是通过对交付的分析创设物权行为理论的,在他看来“交付是一种真正的契约,因为它具有契约概念 物权合意”为独立的意思表示?通过“踏破铁鞋”般的寻觅和“处心积虑”的发掘,终于在原因行为之后找到了当事人间“合意”的内容,但在笔者看来,这些“来之不易”的“客观”的合意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69.html -
了解详情
要求作为强行效力规范的做法,恰恰是背离了立法者的任务,上文分析表明,其结果只能是对自由行为的否弃。四、作为“表达过程”的意思表示关于意思表示与 ”与“主观内在要件”,如何能够获得区分之正当性?另外,法律适用上,如果“表示行为”只是独立于“内心意思”的外部表达,那么,“表示显然就只有某种证据的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34.html -
了解详情
的结论。事实是,我国现行法在相关制度上无此衔接和配合,兹分析如下:(一)法律行为无效的原因《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第5项规定,违反 也应当是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地役权设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设定、抵押权设定、质权设定是物权行为,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地役权合同、农业承包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都是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9.html -
了解详情
的标准。最后,本文将运用该标准,对几个事例是否为共同危险行为作出认定。二、分析学界各种观点,找出并化解分歧。(一)以上学者在对共同 与判解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249-255。[6]曹险峰等,论共同危险行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6):39-41。[7]张瑞明,准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95.html -
了解详情
早期,高夫曼从社会学的角度就道歉的社会动力作了很有影响的分析。[10]他认为道歉是一种补救性交换形式(remedialinterchange)。根据高夫曼的 ,表示歉意,以求得受害人的原谅。[17]根据上述分析,赔礼道歉的目的在于抚平良心的不安,是自向性的行为,不关注受害人的反应,因此,受害人是否原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