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制高点、知识产权追求的最高体现形式,对技术标准的垄断也就意味着对市场的垄断和对产业的控制。因此,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结合,就会垄断技术和市场 发达国家看齐,不宜纳入犯罪圈。其二,非刑罚化。侵犯知识产权罪属于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即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182.html -
了解详情
经验领域,举证和质证环节则属于程序法领地,而证明标准则属于证据法领地。因此,可以说证明模式的转型触动的绝不仅仅是传统证据法领地,而是包括实体法、程序法、 (17)。 [33]前注(29)。 [34]陈瑞华:《从证据学走向证据法学兼论刑事证据法的体系和功能》,《法商研究》2006年第3期。 [35]何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34.html -
了解详情
在保障人权方面必然存在制度性不足,所以犯罪构成理论总体上是对控方有利的,这使得刑事案件控诉容易而辩护困难。⑵还有学者认为,由于传统范式将定罪看作是法院单方 的犯罪构成要件模式设置,将犯罪的证明责任完全交由控方负责,排除犯罪构成要件之间的任何推定关系,通过完整的规则体系确立犯罪标准;可废除规则通常由二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14.html -
了解详情
有共同的目标的,是明确各自的证明责任和证明程度的,进而,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也是为司法机关所认可的。近年来,理论界对犯罪论体系、刑法学体系的争论 。认定犯罪-确定责任-决定刑罚,完整地反映了办理刑事案件的步骤和过程。[⑤] 当然,对这一体系,包括作为体系核心内容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也存在一些批评的声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02.html -
了解详情
本是国家为追控和惩罚犯罪,维护统治秩序而创设的一种制度装置,强化刑事案件的真相查明能力是其产生的当然动因。⑷从现象上看,上述观点无疑也是符合现实 措施与保护力量。如果公安、检察机关对犯罪的证明不能达到使人们消除合理怀疑的程度,理所当然只能做出有利于被告的判决。刑事诉讼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审判机关只有在确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35.html -
了解详情
本是国家为追控和惩罚犯罪,维护统治秩序而创设的一种制度装置,强化刑事案件的真相查明能力是其产生的当然动因。⑷从现象上看,上述观点无疑也是符合现实 措施与保护力量。如果公安、检察机关对犯罪的证明不能达到使人们消除合理怀疑的程度,理所当然只能做出有利于被告的判决。刑事诉讼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审判机关只有在确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38.html -
了解详情
由于此,条件说才成为大陆法系司法实践中判例的通说。 再用第三个标准来衡量,目前,因果关系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属于客观(方面) 要件无可质疑,因果关系 有(或没有) 防果可能性? 如果在具体个案中,不作为案件的基础事实查不清楚,那么,根据刑事诉讼法疑罪从无的原则精神,只能认定不作为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303.html -
了解详情
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法院得以集中精力去处理更为重要的案件,从而达到诉讼经济的目的,提高了司法操作中处理刑事案件的效率。 2、各国刑法在微罪不罚问题上的 能够有效地弥补犯罪构成作为定罪标准的不足,对那些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作出评价,并将其排除出犯罪圈外,因而其在我国犯罪论体系中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90.html -
了解详情
化与非罪化、刑罚轻缓化与宽严相济等问题;后者主要是如何正确定罪与量刑的问题,核心是疑难刑事案件的实体认定与处理。与此相适应,参与刑法论证活动的主体亦 有例外怎么办? 这时证伪方法可以弥补它的缺陷:先穷尽所有的相反的问题,如果最后得出的结论没有被证伪的证明所推翻,结论则是正确的。证伪不是要驳倒命题,而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67.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也对其无可奈何。其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一般仅仅适用于审判阶段,在审前阶段并不适用。但是在美国,90%的刑事案件都通过辩诉交易解决,这意味着在所有刑事案件中, [5]李学宽:《论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载《政法论坛》1995年第2期,第5254页。 [6]何家弘:《刑事证据的采纳标准和彩采信标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