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采用这一排除方案需要以下条件来支撑,首先是民事诉讼程序要分为审前和审理两个阶段,并且每一个民事案件都进行了审前准备程序;其次是审前 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之所以称初步确立,是因为最高人民法院虽然通过司法解释首次在此对排除非法证据做出了规定,但该《批复》仅是针对偷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39.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进行深刻检讨,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一、民事裁定上诉审程序之设置的法理分析 一般认为,民事判决是指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法院针对当事人之间的实体争议或者一方 审程序的规定极为简单,并且裁定之上诉审程序与判决之上诉审程序不加区别。现行《民事诉讼法》在第14章规定了第二审程序,从该章的内容来看,在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007.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从立案到开庭,不需要审前准备,而是通过庭审来发现事实,适用法律,以改变以前法官在审理前进行的大量调查工作。其初衷是强化当事人提出证据的责任 当事人主义背道而驰。最后,导致最高人民法院在一些司法解释如《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基本上放弃了法官的一些必要权力,在一般案件中,依职权进行勘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85.html -
了解详情
提交答辩状作为被告的诉讼权利,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法院的审理(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二款)。所以,在中国民事诉讼中审前不提交答辩状,到开庭审理时再 的确认或核定,都具有可执行的效力。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八十五条虽然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981.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第七十八条第二项关于确定判决的规定。最高法院于1955年7月下发的《关于北京、天津、上海等十三个大城市高、中级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审理程序的初步总结 而忽视程序正义,则必然动摇一审、二审程序的程序独立价值。 第五,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该条的立法宗旨是强调审判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79.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的原因是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其判决、裁定不论是第一审人民法院还是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都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并且确有错误。 ;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行为等。 三、 提起再审的三种程序 1. 法院提起再审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是提起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71.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审理案件的程序既统一、又各不相同 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再审,没有统一的审级、具体有适用程序,有可能是第一审程序,也可能是第二审程序, 法律的尊严,又浪费了大量的诉讼资源。 (四)、完善当事人申请再审制度 在重新确立民事再审的受理制度时,要考虑当事人的再审申请权利得到保护。当事人只要在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701.html -
了解详情
终审的审级制度,即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个审级不同的法院审理并作出裁判后,就应当终结,也就是说,依照第二审程序所作出的第二审裁判就应当是具有终局效力的 在以下几种情形之下,却被无止境地进行再审:其一,各级人民法院院长作为享有审判监督权的公职人员,在认为该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情况下,就可以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77.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状况在近年的改革中有所改观。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12月21日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就对法院职权调查证据的范围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了当事人能够对诉讼进程施加充分的影响,但在审理结束时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作出判决却是法官独享的权力。考虑到许多案件中事实是无法查明的,并且自由心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53.html -
了解详情
犯有与案件有关的渎职罪。检察机关提起抗诉的事由也应严格限定在认为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案件确有错误的这一公权范围。 (三)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进行限制 ;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各级人民法院都有再审管辖权。从司法实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