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企业的法人代表或直接责任人以明显低于财产价值的价格出售财产,引起企业资产流失,造成无偿债能力的假象,或以非正常价格出售财产从而促使企业破产的; 高级管理人员,通过母公司和关联公司之间进行不公平交易,使得公司财产转移到其他公司,或者进行恶意负债、将公司财产据为己有等等不正当行为,降低公司的偿债能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274.html -
了解详情
的欺诈认定更应个别化、具体化。贷款人之所以要求借款人提供财务报表是为了测算出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据此衡量借款人经济实力和履约能力,是评定借款人信用 的最高限额、保证的债权范围问题;(5)保证的方式问题;(6)债权转移引起保证合同的效力问题;(7)共同保证问题;(8)物保人保并用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70.html -
了解详情
的股权或资产对价是不存在的。公司捐赠不是公司保证,它转移的不是潜在的信用资产,而是现实的资金。公司捐赠不是公司借贷,这是一种无对价的资产 相应的诉讼救济权利,笔者认为应根据具体情况作不同的规定:(1)若被捐赠者为恶意,不管捐赠对象是否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和道德义务性质,知道或应当知道决策者违反权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554.html -
了解详情
提供贸易融资渠道。 四是优化市场信用环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企业间的三角债和恶意欠账曾一度成为影响经济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信用销售的风险防范机制, 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中,销量和销售收入是考核企业经营者业绩的重要依据,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却是考核企业经营者业绩的基本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是否采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585.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特别是有关控制公司从属求偿原则的规定,控制公司利用破产的手段进行转移财产、逃废债务,从而损害普通债权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的 银行,破产企业的控制公司利用破产法的漏洞逃废债务,其结果往往实际上是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所以,一些有识之士明确指出,破产立法中确立控制公司从属求偿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88.html -
了解详情
任职期间因被指控工作疏忽(Negligence)或行为不当(Misconduct)(其中不包括恶意、违背忠诚义务、信息披露中故意的虚假或误导性陈述、违犯成文法的行为) 证券,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三)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进行不转移所有权的自买自卖,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四)以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16.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物权凭证的基础及效力范围尽管存在各种不同的理解,但提单合法持有人通过转让提单来转移货物所有权及提单所体现的货运合同的权利义务,即提单的可流通性是被广泛认可与 之一应该是伪造提单等商业单证的文件欺诈犯罪。防止文件欺诈最有效的方法是与资产有保障、信誉良好的人进行交易;发现L/C与提单不符且确有证据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8.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更为重要的一面是知识产权人应认识到知识产权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知识资产是专有性、独占性与公共性、社会性的统一。同时,新闻媒体应有正确舆论导向 法官有章可循。具体而言,在区分在后权利人与在先权利人权利冲突主观上是“善意”还是“恶意”的前提下,对解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方式,应分别作出规定。在“善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35.html -
了解详情
会议意见采甲说 股权是股东基于其股东身份和地位而在公司中享有的权利,包含资产收益权、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兼具财产权与人身权属性。根据《公司法》规定, 股权的各项具体权能应由股东本人独立行使,股东有权单独处分该股权。如无恶意串通损害另一方利益等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登记为股东的一方应按合同约定履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1683.html -
了解详情
的数量和价值迅速提高,其与不动产在价值上的差异逐渐缩小,某些工商企业的资产甚至主要体现在其拥有的生产设备、交通运输工具乃至原材料等财产之上。与此相应 无法解决公示方法方面的难题,前述之一系列问题将会存在如故。 (三)关于恶意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制度的引入 如前所述,日本和我国台湾的动产抵押立法上,均有恶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39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