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到每一位民事司法者。在当时的情况下,马锡五不可能接受法律职业的专门训练,但是他所创立的审判与调解相结合的原则,司法人员与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443 [4]李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423 [5]许前飞.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292.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的民事检察监督模式不符合审判独立的基本理念,也与现代意义上的检查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模式相去甚远,但在目前形势下,一方面,涉及国家宪法、法律等 明确的规定,使检法两家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发生的错误裁判均由上一级检察院依《民事诉讼法》第185条之规定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937.html -
了解详情
,2003.273 [3]常怡.比较民事诉讼法[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443 [4]李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M ] .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423 [5]许前飞.中国法官素质评析[ J ].人民司法, 2001.9 [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066.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法的规定,或者适用民法通则关于侵权行为的规定。这种观点以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平等原则、公平原则作为根据。还以人权保障作为根据,人权保障当然是当前法律发展 同志说,因为最高法院规定举证责任倒置,导致患者滥用诉权。我对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问题的解释文件,是有批评的,总的意见是有片面性、绝对化。我们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87.html -
了解详情
的划分、法律原则的实际应用提出独特的看法,并借助最低成本标准等均衡性目标,对法律改革的得失进行评价。 二、法经济学范式基础 作为一种全新的法学理解系统和理论 规范与义务性规范、构成性规范与调控性规范、奖励性规范与惩罚性规范等的合理配置问题,无论在作为法律基本原则的普适性方面,还是在程序选择与规范设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098.html -
了解详情
方式有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十种;(5)民事责任主要由国家审判机关通过民事诉讼来确认,在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共同产生于同一侵害事实的情形 的平等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立的最基本的法治原则。刑事法律对于这一基本原则的集中体现,就是要求在刑法的适用上人人平等。我国刑法第4条明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4.html -
了解详情
「50」可见,采取何种立法体例,往往与各国在诉讼理论上对民事诉讼程序是作广义的理解还是作狭义的理解以及各国特定的法律文化传统有关,但是从不少国家的立法实践 所确定的(给付)内容提供程序保障。第三,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基本上都是针对诉讼程序而言的,而不适用于执行程序,而且,在各项具体制度和程序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71.html -
了解详情
将这些问题加以规定,将有助于诉讼证明规范的系统化。并且,统一的证据法典便利当事人和司法人员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证明的一般原理和共同规范,以及 体现当事人对于案件事实证据的处分。当然,在民事诉讼中,原则上排除非法证据的使用,但是在不与保护人格权和隐私权等基本权利相冲突的前提下,从发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92.html -
了解详情
,虽是“非正式”却称为“开庭”,这些场境应该在相当程度上满足“公开,对席,口头,直接”诸原则的要求。一般而言,当事人双方都到场,大体上就可以做到对当事人的 ,2001年。)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章武生,基层法院改革的若干问题研究,载张卫平主编,司法改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55.html -
了解详情
,防止诉讼拖延,消除上述弊端,从而维护实质正义。因此二者是对立同一的关系,释明权是对辩论主义原则的限制和补充。当然,也有学者认为,释明权是辩论主义 当事人举证的针对性。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无独偶有的是,如同西方对释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