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停止形态问题 对恶意透支来说,尽管理论上存在犯罪未遂的可能性,但由于立法上出于限制处罚范围之考虑而规定构成恶意透支犯罪须以银行催收不还为条件, 有不同认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恶意透支的数额认定就是采取的单一标准。有的论者认为,考虑到信用卡恶意透支是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97.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司法解释并未对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作解释缺乏根据,因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盗窃罪的量刑标准作了明确、具体 以行为人是否实际占有财产或财产性利益为标准区分既遂与未遂。 根据第287条的规定,拾卡在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属于利用计算机实施信用卡诈骗,构成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886.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司法解释并未对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作解释缺乏根据,因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盗窃罪的量刑标准作了明确、具体 以行为人是否实际占有财产或财产性利益为标准区分既遂与未遂。 根据第287条的规定,拾卡在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属于利用计算机实施信用卡诈骗,构成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486.html -
了解详情
有机统一,但在具体论述上又称为修正的犯罪构成或截断了的犯罪构成,认为犯罪构成要件齐备与否是区分犯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我认为在这些说法上与资产阶级的 法律性不符。实际上司法解释并没有受犯罪客体是构成要件通常模式的限制,如以盗窃方式破坏通讯设备,如果盗窃数额特别巨大,司法解释规定不能按破坏通讯设备罪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047.html -
了解详情
通信线路后自己使用的,盗窃数额按合法用户为其支付的电话费计算。此外,根据前文所述盗用网络码号属于其他信码号范畴,因此盗用联网络的数额计算即可以上述 罪所保护的信息系统构成危险。那种认为“侵而未入”构成本罪未遂的观点不足取,不仅有违立法宗旨 ,同时在实践中也是难以执行,造成不适当扩大刑事责任范围的危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37.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停止形态问题对恶意透支来说,尽管理论上存在犯罪未遂的可能性,但由于立法上出于限制处罚范围之考虑而规定构成恶意透支犯罪须以“银行催收不还”为条件, 不同认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恶意透支的数额认定就是采取的单一标准。有的论者认为,考虑到信用卡恶意透支是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09.html -
了解详情
于其311-12条、313-3条、314-4条规定对直系尊卑亲属或配偶犯盗窃、诈骗、背信或侵占之罪者,“不得引起刑事追究。”[30]德国刑法也持此种原则 的。当然也有少数情形下体力情况或许相反,但法律是以大多数情形为考虑标准的。关于保护弱者的这一考虑,西方法律似乎更加关注;而中国古代法似乎主要是把父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38.html -
了解详情
。只要符合上述四个要件,即可以认定其行为构成这一特殊类型抢劫罪。至于行为人抢夺的数额是否达到较大的起点,所携带的凶器是否为被害人所感知,携带凶器的目的是 不能依照现行刑法第269条抢劫罪。⑧第三种观点认为:只要先行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无论即遂还是未遂),为窝赃、拒捕、毁证而当场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10.html -
了解详情
巨大财物的故意,客观上虽然仅盗窃了数额较大的财物,但实现了主客观相统一,所以应按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未遂)予以处罚。然而,正确的做法应是,在违法层面, 时,才存在共同犯罪问题。能否妥当地处理共犯问题,是检验犯罪论体系是否妥当的重要标准。如果一种犯罪论体系不能处理共犯问题,就表明这种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反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96.html -
了解详情
数额巨大的财物为明确目标,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抢到财物或实际抢得的财物数额不大的,应同时认定抢劫数额巨大和犯罪未遂的情节,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结合未遂犯的 已经着手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一般不考察盗窃、诈骗、抢夺行为是否既遂。但是所涉财物数额明显低于数额较大的标准,又不具有《两抢意见》第五条所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25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