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使“合零为整”的思路显得有些现实可行的意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司法制度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实践。在1990年代之初,社会渴望安定化的开明政治,国家也 委员都作为职业政治家由直接选举或者逐层递进式的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具有绝对优势的中国共产党也与其他党派一同参加竞选,并按照各自的选区与选民建立明确的负责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7.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研究数十年的积累,越来越多的法学家认识到,仅仅关注正式的法律规则、司法制度和上诉案例已远远不足以解释法律的真实运作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因此,从 [40]同年10月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题为“中国司法:挑战与改革”的演讲时提出:在中国目前的法院审判中,对正义执著追求的“理想主义”可能在一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0.html -
了解详情
改变法官的素质。 3.加快体制改革,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司法成本。体制改革主要包含行政与司法机关分离和法院系统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在我国传统上,地方行政 ,如“批条子”“使眼色”等现象还很有市场。 4.法院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进入法院系统的纠纷超过一半最后通过法院调解解决。随着法制进程的加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9.html -
了解详情
的要素,以提高司法地位、权威和独立性为目标的宪政体制改革不可避免。 政府对不断提出的公民权利诉求作出制度性回应,也有利于宪政制度的建立。政府与 ;有的是代表公共政治领域人士积极参与的政治诉求。参见李凡主编:《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告[2003]》,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22页。 [23]自荐竞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3995.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不存在根本冲突。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宪法应当完全确立司法独立的原则,并为司法制度的改革提供宪法空间。为此,对现行宪法的有关规定进行适当的修改是 少有人涉足。(注:我们视野所及,见到的唯一一篇涉及修宪研讨的司法改革文章是刘作翔先生的《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之批判-兼论司法权国家化的司法改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1050.html -
了解详情
定宪法大纲》的颁布已整整七十个年头。以1982年宪法为标志,中国宪政总的来说是在制度改革和思想传播的良性互动中进化着,西方宪政所包含的一些普适价值 照搬外国理念,强调乡土社会的实证研究,例如参见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当然,本土论者的个案实证研究必然是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0494.html -
了解详情
能与我国的宪法文化和宪法传统契合?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司法审查制度在美国的成功,是否意味着司法审查制度在我国的也必然会成功?是否意味着在我国的宪法解释 一个迅速发展的良性阶段,宪法学和宪法实践之间也开始呈现出了一种互动局面: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宪法学,而宪法学的发展同时也需要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宪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9182.html -
了解详情
要求。自由主义的思想主张作为一种制度兑现,只能以宪政的方式落定。从这种视角考察中国当今的社会政治改革,自由主义与中国社会政治改革的宪政取向的紧密关联性, 就是限制权力的宗旨。规范宪法是在确认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对于立法、行政、司法权力的限定和规范。立法权直接或间接反映了人民主权的原则,行政权代表了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4210.html -
了解详情
扩大到了城市,我国农村建立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该项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国经济改革进入了新方向,之后赋予中国的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该项措施使国有企业初步脱离 与公民之间的摩擦、争议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维护和平稳定的社会秩序。实现司法体系的独立有效运行,最根本的途径就是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我国宪法中明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5454.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鉴定中立性的实现,各国都在立法和制度上建立了中立性的多重保障机制。 (二)中国司法鉴定的市场化历程 在中国,鉴定人必须从属于特定机构才能从事鉴定活动, [13-14] 2.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鉴定机构规模与布局不合理 中国司法鉴定行业自市场化改革以来,一直无法摆脱小而不全的问题,只具备一项鉴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55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