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条之规定, 量刑根据是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2017年,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修订后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 危险性是指罪犯再犯罪的可能性。 在量刑阶段, 法官只能根据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表现出来的人身危险性对其宣告确定的刑罚。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是变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5208.html -
了解详情
第六十一条之规定, 量刑根据是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2017年,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修订后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 危险性是指罪犯再犯罪的可能性。 在量刑阶段, 法官只能根据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表现出来的人身危险性对其宣告确定的刑罚。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是变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0932.html -
了解详情
第六十一条之规定, 量刑根据是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2017年,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修订后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 危险性是指罪犯再犯罪的可能性。 在量刑阶段, 法官只能根据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表现出来的人身危险性对其宣告确定的刑罚。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是变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1275.html -
了解详情
个别判断的统一。[34]我国刑法过失论的特征表明,行为人主观上仅有过失罪过,客观上不存在过失危害行为或结果的,不可能成立过失犯罪;行为人实施的过失危害 字第111号刑事判决书。 [66]参见江溯:《日本刑法上的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及其借鉴》,《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第89页。 [67]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243.html -
了解详情
有学者认为,监督过失因果关系表现为监督者的监督过失行为与构成要件结果之间的关系。[6]笔者赞同后者的看法,理由在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一般即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 这类行为;刑法解释论考虑的则是,某个具体的行为是否具有法益侵犯的危险,以及其是否符合某一犯罪的具体构成要件。所以,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就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9384.html -
了解详情
禁区罪,第2款聚众扰乱军事管理区秩序罪。另外,将聚众进行特定危害行为作为构成该罪的选择行为要件的有:第303条的赌博罪,第309条的扰乱法庭 [J].宁夏社会科学,1997,(6):3537. [5]何俊.聚众犯罪的分类及其特征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9):145146. [6]邵维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2378.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对结果犯而言,要将所发生的结果归责于行为人,除了要求有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外,还要求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⑹由于介入因素的出现直接影响因果关系 而没有预见,并没有绝对标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情况在被害人特异体质案件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前述杨书义案件中,行为人仅实施了辱骂、身体轻微接触等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783.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轻罪制度的构建,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探索轻罪制度方案,分析轻罪范围及其处罚机制,有利于加强违法行为人的人权保障,维护刑事法治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这样的制裁体系蕴含着侵犯公民自由的巨大危险。总之,中国将事实上同质的社会危害行为分为犯罪、劳教和治安处罚三种方式处理,立法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3875.html -
了解详情
支配下所为的种种举动均能成为符合故意杀人罪客观要件的行为。此种观点认为主观心理状态可以决定客观行为及其结果的性质,导致即使没有侵犯任何法益或具有法益危险 的刘某,充其量属于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客观表现,但并不能据此就视为强奸罪的预备行为。有论者强调,刑法仍将危害行为作为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并以此作为判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333.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也就是说,对于挑衅,具有潜在的拒绝能力和反抗能力,但出于对行为人实行暴力及其后果的惧怕而敢怒不敢言,或者不愿费时费力与行为人纠缠而退让和回避。 要件要素情节严重中的严重程度是一致的,但情节严重的行为不一定危害社会秩序。也就是说,与自诉案件相比,公诉的侮辱罪案件情节集中表现为对社会秩序的严重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56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