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比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另外,对于上级检察机关撤回抗诉的案件,二审法院均裁定准予撤回抗诉并维持原判。 数据分析2.改变理由支持抗诉案件数量情况及其结果 从 学术观点影响的司法往往倾向于将审判范围限制在争议范围内,这种倾向甚至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肯定。《抗诉书》或者《支持抗诉意见书》划定二审争议范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821.html -
了解详情
然而其有效性只限于被法院采纳的范围,即使检察机关依法一抗到底,法院也始终可以裁定驳回;检察机关在向法院提出纠正审理违法意见时,如果遇到法院表面上接受纠正意见 是司法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规定了15种常见犯罪的量刑起点和增减基准刑的幅度,对刑事审判监督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58.html -
了解详情
就刑事法律领域自身而言,法律和司法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也不一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1条规定: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 ,在法院认为附带民事诉讼确系复杂,非经长久时日不能终结其审判,得以合议裁定或由院长裁定移送该法院之民事庭。但据我国台湾地区学者研究,刑事附带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15.html -
了解详情
全无必要。 两岸间对民事裁判的相互承认,实际已经为承认刑事裁判的效力创造了先例。1991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首次 裁判、民事仲裁判断,不违背台湾地区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者,得申请法院裁定认可。前项经法院裁定认可之裁判或判断,以给付为内容者,得为执行名义。虽然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574.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在原审中提供的主要证据,原审未予质证、认证,但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应当视为新的证据。从上述规定不难看出,新的司法解释赋予了发现意义 能够证明犯罪事实,均应当赋予新证据的效力。 (二)关于刑事再审新证据主客观要件的把握 从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一系列司法解释来看,对民事再审新证据主客观要件的把握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736.html -
了解详情
在法庭审理的任何阶段进行陈述。对于双方当事人而言,都有权提请法官根据证据规则裁定排除非法证据,既可以在宣布开庭阶段,也可以在法庭调查阶段。这一点同 的受案范围为由或者不予受理,或者直接驳回;又如2000年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明确否定了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106.html -
了解详情
.对我国现行刑法量刑原则,增加规定:由于被害人提出或同意刑事调解,需要减轻或免除处罚的,应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7.对我国刑罚制度中的自首、立功制度 适用从轻、减轻、免除处罚;当事人对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不予确认的司法裁定不服的,可以向受理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或其上级机关提出复议、复核,人民检察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70.html -
了解详情
。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11条对此作出了细化的规定,明确了不公开 未成年刑事案件范围。比如,对于社会影响极其重大的案件,可以允许法院裁定公开审理,以体现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的基本精神。第三,立法应规定,针对法院未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43.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受理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是指:(1)故意伤害案(轻伤);(2)重婚案;(3)遗弃案;(4)妨害通信自由案; 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03.html -
了解详情
建立附属性教育惩罚措施和刑罚替代措施。3第三,最高人民法院于2005年12月颁布《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从实体法层面进一步贯彻 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