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论罪应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要依法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统一死刑案件的裁判标准,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 应当予以准许并记录在案。人民法院也可以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对此类案件尝试做一些促进和解的工作。 41、要尽可能把握一切有利于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结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971.html -
了解详情
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的起诉方式:对于预审终结,预审法官作出准予起诉决定的公诉案件,检察官应当制作起诉书并送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书中不得记载任何可能使法官 案件必须提审被告人,必须听取辩护人的意见等,使死刑复核程序实质化,真正起到对死刑案件的把关作用。 7.严格限制了申诉主体的范围,确立了检察机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73.html -
了解详情
,全面考虑犯罪事实、情节和被告人的以往表现、犯罪后是否认罪悔罪等。对于非死刑案件,应参照两个规定对证据进行审查认定,特别是量刑规范化改革后,许多 可适当选择证据存在重大缺陷或者取证手段非法不予采信而无法确认被告人作案的典型案件作出无罪判决,推动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提高认识,规范侦查行为,重视对证据瑕疵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559.html -
了解详情
对被告的罪行根据明确和令人信服的证据而对事实没有其他解释余地的情况下,才能判处死刑。笔者认为对事实没有其他解释余地的要求显然要高于排除合理怀疑和内心确信的证明 ,第269页。 [26]参见陈卫东、李训虎:《分而治之一种完善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思路》,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8期。 [27]参见注[1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25.html -
了解详情
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论罪应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要依法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统一死刑案件的裁判标准,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 应当予以准许并记录在案。人民法院也可以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对此类案件尝试做一些促进和解的工作。 41、要尽可能把握一切有利于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结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567.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在我国确立关键性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是较为现实和合理的选择。新出台的《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15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的证人,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出庭作证; 适用于那些没有例外情况的关键性证人,以维护司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切实提升刑事案件庭审质证的实际效果。 五、关于认证环节的制度创新 证明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12.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使得公诉人在提出量刑建议时可以向上级或者领导请示,这样各个公诉人对各个类似的案件的量刑意见容易趋于统一。第二,检察系统对于国家的刑事政策较之于法院往往反应更加 死刑复核程序的几个问题,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6期。 [20]参见刘梅湘: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检讨,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4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60.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前者更可能是金融机构,后者一般则是广大民众。法律对集资诈骗罪规设死刑,不仅仅意味着集资诈骗罪的社会危害性比其他金融犯罪更为严重,还可能在于以下功利方面的 量与犯罪预防效果之间做出精确的量化分析和相关分析是很难的,特别是对于死刑案件,更是如此。(25)也许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直觉重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38.html -
了解详情
第二百三十九条(草案第八十六条)--死刑复核辩护权的落实 “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讯问被告人,被告人及其亲友有权委托辩护人。辩护人可以同 为常态,以羁押为例外的原则。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583.html -
了解详情
起诉制度。并且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补充侦查后证据仍然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不予起诉;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对于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 嫌疑人、被告人指定辩护的责任。 复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当完善死刑复核程序。众所周知,死刑案件的核准权已于今年一月一日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这对于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