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的职业道德。 二、目前释明权的行使现状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前,我国的民事诉讼体制一直采用职权主义诉讼模式,法院的职权几乎不受限制。在这种司法背景下 使当事人平等原则得以实现。 2、利于实体的公正。民事诉讼的目的是查明案件事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求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明确,证据确实充分。但鉴于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542.html -
了解详情
,均可提起抗诉。但对哪些裁定可以抗诉,法律未明确确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抗诉工作暂行规定》第三条只规定了对三类案件,检察机关不能抗诉: 没有赋予人民检察院参与民事诉讼的权利,不发生检察监督问题。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的裁定,并不是发生在诉讼中的裁定,它是对民事原告起诉的一种程序上的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469.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应当贯彻于民事诉讼活动的始终,法院调解是民事诉讼活动之一,所以应该属检察院监督的范围。从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来看,人民检察院对法院调解应该 ,建议民诉法继续修订时在分则中做出具体规定。 (三)关于同级监督 根据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审判监督程序是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补救措施,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722.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同意,无论是否经过法官审查,均为违反正当程序的证据,不具有可采性。而对于直接、言词原则来说,它所规范的是法官的审判行为,因而只要法官在审判过程中 证言,书面伪证大量出现等恶果。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直接影响着民事诉讼的公正与效率,同时成为了深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瓶颈,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民事证人出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323.html -
了解详情
保障。法官怠于行使释明权或不当行使释明权是对法律的违背,是审判程序不当的体现,这可以构成判决被撤销的充足理由。 笔者认为,从性质上讲,设立释明 理论在民事诉讼理论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诉讼程序的公正,不仅仅是给当事人一个形式上的交代,更应当是使民事诉讼的裁决结果最大限度地趋同于客观公正这个极限值。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164.html -
了解详情
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诉讼成本消耗。但应当指出的是,西方国家民事诉讼制度中的国家干预,主要是指法院以国家名义实施的审判干预,除特殊领域中对处分 诉讼资源能力不平等所导致的程序不公正趋于公正。 五、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国家干预的重新定位 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直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民事诉讼的现代化,除表现在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093.html -
了解详情
足够的尊重,其中问题不是出在从事民事审判的法官,而是源于民事诉讼程序的本身,也将具体行政行为排除在法院应该确认的事实之外。 认识到具体行政行为对民事 了间接规定。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9条中规定:个人合伙或者个体工商户,虽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错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732.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制度自身发展规律表明,诉讼形式是实体法律制度的必然派生,特定类型的实体法律制度是相应诉讼形式产生的逻辑根据。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审判程序和法二者之间的 与接近正义》,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597页。 [19]王福华:《民事诉讼基本结构》,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16页。 [20]王源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552.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程序安定理论。所谓程序安定,是指民事诉讼的运作应依法定的时间先后和空间结构展开并作出终局决定,从而使 问题的意见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3、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著:《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016.html -
了解详情
试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关于民事诉讼认证的方式 审判方式的改革,关键是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将审判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法庭上来,只有搞好庭审活动,才能 又恰当的判断。 二、关于民事诉讼的认证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912.html -
了解详情